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3326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张陈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6):787-790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的单一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治疗的需要。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 )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较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MDT 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体化的高质量诊疗,其对于医学教育与科研同样有所帮助。MDT 在国外已广泛开展,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重视并规范化开展口腔癌的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992.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建议,并提供给有关医院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内外肿瘤分期的学术机构参考,使肿瘤治疗和分期更合理,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适合国际上的需要。方法:2012—2013年抽样调查33家省、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省、市级综合医院,发放调查问卷,并实地考察6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和1家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对目前中国10个主要癌症病种(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的肿瘤专科及非专科医院都承担着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的责任。我国目前承担肿瘤治疗的医院未普遍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对于鼻咽癌、肝癌,大部分医院使用国内的分期系统。结论:大量肿瘤患者在非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诊治,需提高这些医院肿瘤治疗的水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二级综合性医院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肿瘤的TNM分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中实施较好,但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基本没有执行;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三级甲等医院中广泛采用;我国肿瘤界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多向国际肿瘤组织提供我国常见肿瘤的分期经验,使国际肿瘤分期更科学、更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且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 对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需求极高。通过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脑转移瘤MDT诊疗经验,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肿瘤中心所有行脑转移瘤MDT诊疗的患者。对其入组时临床特征、诊疗决策、治疗依从性、临床预后等进行归纳、总结, 并分析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行脑转移瘤MDT诊疗的患者159例(非脑转移瘤患者13例)。肿瘤来源最多见于肺癌(61.6%), 其次为乳腺癌(11.3%)。绝大部分患者(87.4%)仅接受1次MDT诊疗。行初次脑转移瘤MDT诊疗时, 患者的主要特征为首要诊断为脑转移瘤(90.6%)、一般状况较好(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 79.2%)、年龄≤65岁(78.6%)、有原发部位或颅内转移灶病理结果(67.9%)、肿瘤来源为肺癌(61.6%)、颅内单发病灶(54.1%)。76.7%(122/159)的患者经MDT诊疗达成了具体的治疗建议, 9.4%(15/159)的患者诊断结果发生改变, 随访1年时完全遵从MDT诊疗建议的患者占比56.6%(90/159)。146例脑转移瘤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6%(125/146), 1年生存率为78.8%(115/1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 递归分隔分析分级与分级预后评估评分对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分层有指导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HR=0.437, 95% CI: 0.231~0.828)、完全遵从MDT诊疗建议(HR=0.498, 95% CI: 0.264~0.942)的脑转移瘤患者通常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结论  应设置合理的脑转移瘤患者入组条件, 以提高MDT诊疗效率。多数患者经MDT诊疗后可达成具体的治疗建议, 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MDT诊疗可能有助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提高, 但确切获益情况需进行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喉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喉癌患者,其中男76例,女4例,年龄4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分为ERA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施以多学科协作下ERAS措施和传统的喉癌治疗措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类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协方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进行评估。结果 ERAS组因故退出研究2例,对照组退出6例,最终ERAS组38例以及对照组34例进行本次研究。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在术后6 h时最高,此后逐步下降,ERAS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计算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之间的疼痛评分差值发现ERAS组术后24 h疼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评分[(0.15±0.36)分比(4.29±1.17)分]和饥饿评分[(0.38±0.49)分比(3.44±1.13)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95、-7.426,P值均<0.001)。术后不良反应总例数(8比16)、经口进食时间[(4.06±4.42)d比(9.06±2.42)d]和术后住院时间[(5.91±0.97)d比(11.03±2.11)d]ERAS组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分别为5.461、-4.558、-7.347,P值均<0.05),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入院时舒适度及焦虑评分基本相同,出院前ERAS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37±8.78)分比(50.38±8.08)分,Z=-4.370,P<0.001]。出院前ERAS组焦虑程度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出院前焦虑程度则明显上升,比ERA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2±6.43)分比(52.62±6.25)分,Z=-4.179,P<0.001]。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喉癌手术患者中,结合多学科协作,能够改善患者术前饥饿干渴以及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5.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多学科一体化平台通过多个专科的合作,加强重点专科医疗、科研、人才方面的建设,带动全院多个专科的发展与交融。文中对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重点专科建设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重点专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96.
肢体瘫痪是人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仅脑卒中等造成的偏瘫在我国就达两千余万患者,长期“无医可治”。中国原创的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将瘫痪上肢神经换接到同侧健康大脑,不仅偏瘫肢体功能显著恢复,更进一步更新发展了传统脑科学理论。然而对于脊髓损伤后肢体瘫痪或严重肢体残缺患者来说仅依靠医学方法尚不能有效治疗。近年来,围绕传统脑电技术发展而来的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衍生出的交叉学科逐渐兴起,拥有能够解决医学遗留难题的潜能,在国内外掀起一番热潮。作为国家战略需求,研究者应当抓住机会,加大力度支持跨领域、多学科融合,共同研发肢体功能重建新方案,实现新兴科技与中国原创技术融合的再次突破。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一个趋势,特别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主要提高了研究生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了研究生的循证医学水平,充实了研究生的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了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研究生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行这一诊治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普外科临床研究生。  相似文献   
998.
会议主题——构筑多学科联盟阵线,共同防治更年期疾病更年期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目前她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且迫切。更年期相关疾病与临床问题非常广泛,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帮助更年期妇女防治疾病应建立综合保健体系,制订合理的健康计划以改善和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9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5岁。因"反复咳嗽伴喘息30年,复发伴加重1 d"于2012年11月9日收入我院老年病科。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04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67/80 mm Hg(1 mm Hg=0.133 kPa),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神志清楚;胸廓桶状胸,双肺叩诊呈清音,右肺呼吸音极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治疗下肢脱套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伤口治疗小组与骨科、营养科、心理门诊、疼痛门诊、康复科组成团队,对2013年3月收治的1例下肢脱套伤患者进行全面干预:伤口治疗师负责正确评估伤口,按照“TIME”原则,清创、控制感染、维持湿性平衡,保护伤口边缘皮肤,进行伤口床的准备;伤口小组成员负责将整个伤口治疗和愈合过程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骨科负责二次植皮手术;营养科负责纠正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心理门诊负责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车祸带来的心理创伤;疼痛门诊负责会诊,制定具体方案控制患者的疼痛;康复科负责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僵直、肌肉僵硬。结果患者伤口完全愈合,可见瘢痕组织形成,无瘢痕挛缩,无关节挛缩,下肢功能正常。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结论多学科协作治疗患者下肢脱套伤在减轻患者疼痛、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伤口愈合、维持患者肢体功能和形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