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疗中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 2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容积旋转调强和7野固定野调强放疗(7IM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的适形指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VMAT 技术靶区的平均剂量为52.05 Gy,高于 7IMRT技术的51.46 Gy(P<0.05),靶区的均匀性指数与适形度优于7IMRT 技术,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VMAT 比7IMR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肠、膀胱的V30、V50 、Dmean较7IMR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直肠和股骨头的保护性上,两种放疗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MAT技术较IMRT技术可得到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比较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F_IMRT)、电子束联合VMAT (E&VMAT)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左乳腺癌患者 10例,靶区包括患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43.5Gy (2.9 Gy/次)。基于Pinnacle3计划系统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VMAT、F_IMRT、E&VMAT (胸壁靶区部分电子束照射、锁骨上区部分VMAT照射)计划。对比评价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与均匀性、危及器官受量以及治疗实施时间。结果 VMAT计划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靶区剂量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F_IMRT和E&VMAT计划(均 P<0.05)。VMAT计划患侧肺平均剂量 、V30Gy、V20Gy、V10Gy均优于F_IMRT和E&VMAT计划(均 P<0.05)。VMAT计划患侧 肺V5Gy优于F_IMRT计划(P<0.05),与E&VMAT计划 的V5Gy相近(P>0.05)。VMAT计划的心脏、健侧乳腺、健侧肺均能满足临床剂量限制要求。VMAT、F_IMRT、E&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26±27)、(1082±169)、(562±48) s。结论 与F_IMRT和E&VMAT计划相比,VMAT计划质量更优,治疗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顶枕叶脑胶质瘤非共面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therapy,3D-CRT)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07-01-2012-08-01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顶枕叶脑胶质瘤患者8例,每例患者分别设计非共面3D-CRT及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脑干、视交叉和视神经等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 IMRT计划中靶区覆盖V95(98.40±1.04)优于3D-CRT(96.27±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计划的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中的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值(1.03±0.009 0)小于3D-CRT的HI值(1.05±0.006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中脑干D5、Dmean和Dmax与3D-CRT的参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危及器官视交叉、视神经、垂体、晶体及眼球,IMRT计划受量大于3D-CR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MRT计划中正常脑组织V24Gy(42.32±6.08)、V18Gy(45.82±6.15)大于3D-CRT(35.01±6.86,39.33±7.21),P<0.05。结论顶枕叶胶质瘤,IMRT与3D-CRT均能满足靶区要求及保护危及器官,虽然IMRT在靶区覆盖率、均匀性方面优于3D-CRT,但同时也增加了正常脑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84.
《伤寒论》中的麻子仁丸和《金匮要略》中的厚朴大黄汤均有"厚朴一尺"记载,因其计量的不精确性,故临床运用有所争议。我们从药物计量法、药物炮制、字形演化、药物配伍、类方配伍方面探讨"厚朴一尺"的可疑性以及"厚朴一斤"的可能性,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3 D-CRT)、逆向调强(IMRT)及旋转调强(V-MAT)3种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定位影像资料完整的12例保乳术后行EB-PBI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D-CRT、IMRT、V-MAT 3种治疗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所需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3D-C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最差,V-MAT计划的处方剂量靶区覆盖率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最差.3D-CRT计划中患侧肺V5、V10和平均剂量低,而患侧肺V30高;计划间患侧肺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AT计划中15、20和25 Gy剂量包绕的同侧正常乳腺体积少;对于心脏V5、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对侧肺平均剂量、甲状腺平均和最大剂量,IMRT> V-MAT> 3D-CRT,计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4 ~ -2.09,P<0.05).3D-CRT、IMRT和V-MAT计划所需MU值分别为417.6 ±34.4、772.8±54.4和631.0±109.0,计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2.76、-2.93,P<0.05);V-MAT计划施照时间短.结论 对于部分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旋转调强计划在降低患侧靶区外正常乳腺组织受照射剂量和减少治疗时间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3种放疗技术( 3D-CRT、IMRT、RapidArc)的剂量学特点,并分析3种技术的优劣及应用特点.方法 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入组,依据CT图像,勾画靶区,针对患者的同一套CT图像的相同靶区分别制定3D-CRT、5野IMRT(IMRT5)、7野IMRT( IMRT7)、9野IMRT(IMRT9)、单弧Arc( Arc1)、双弧Arc( Arc2)共6套计划.PTV处方剂量为40 Gy分20次4周+19.6 Gy分14次7d.结果 3D-CRT计划各项靶区剂量学参数明显差于IMRT计划及RapidArc计划(t=5.77、3.52,P<0.05),6套计划的PTV V95(%)分别为:3D-CRT (91.55 ±2.90),IMRT5(96.66±1.05),IMRT7 (96.87±1.23),IMRT (96.81±1.16),Arcl (94.98±1.41),Arc2 (95.93±1.32).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最好(t=3.76,10.01,P<0.05),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HI)最好(t =3.93、3.37,P<0.05).危及器官参数RapidArc与IMRT各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RT和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明显少于IMRT计划,差异高达75%.结论 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或RapidArc技术可以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涵盖临床必需的治疗靶区.3D-CRT计划对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散射区方面优势明显.RapidArc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与IMRT计划比较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与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2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设计逆时针VMAT计划和5野IMRT计划,在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下,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比较2种类型治疗计划的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脊髓最大剂量(Dmax)、V40(Vx为xGy剂量曲线包含相应器官体积百分数),双肺V5、V10V20、V30胸腔胃V40、V50、平均剂量(Dmean),心脏V40、V50、Dmean。并比较2种治疗计划总机器跳数(monitorunit,MU)和治疗时间。结果全组25例患者的VMAT计划和IMR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在靶区覆盖率相似的前提下,VMAT计划靶区(PTV)CI优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中双肺V5、V10有所上升,V20、V30明显降低(P〈0.05);脊髓Dmax显著降低(P〈0.05);胸腔胃V40、V50明显减少(P〈0.05);心脏V30V40、Dmean略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靶区适形度更高,降低周围重要正常组织高剂量范围,这可能减少正常组织放疗反应,同时可通过降低MU和缩短实际治疗时间,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固定野调强(IMRT)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参数,分析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方法:选择12例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Pinnacle 9.2和eciseplan 2.03治疗计划系统,每例患者均设计VMAT﹑IMRT和3D-CRT ,比较3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等。结果: MAT及IMRT组适形度指数(CI)相似,但均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靶区不均匀指数(HI)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机器跳数(MU)及出束时间优于其他2组,VMAT组优于IMRT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受量,3组计划脑干及晶体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和IMRT组脊髓、视神经、视交叉和大脑颞叶的受量明显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MAT组与IM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有差异,VMAT与IMRT计划均能较好覆盖靶区,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满足临床需求。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MU和出束时间优于IMRT计划。3D-CRT仅在MU和治疗时间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