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6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564篇
医药卫生   2069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1055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939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734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635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641篇
  1997年   602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患者男,66岁,因乏力、纳差半年,消瘦1个月余而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偶有中上腹闷胀不适,与饮食无关,1个多月前症状加重,伴消瘦,体重减轻约5kg,偶有恶心欲呕,外院CT示:(1)肝硬化;(2)肝尾状叶及后叶多个小低密度影,考虑囊肿可能;(3)腹水;(4)肝包膜下不规则略高密度影。既往30多年前因"胃穿孔"行胃部分切除术,2009年胃镜提示"吻合口溃疡,残胃炎,HP阳性",病理示:"残胃吻合口黏膜慢性炎症伴部分黏膜糜烂及轻度急性炎,部分腺体肠化(轻度),单个腺体囊样扩张,局部腺体轻度增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艾条温和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方法:CSG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温灸组取双侧胃俞、内关、足三里、梁丘、太冲及中脘穴进行温和灸,每穴5min,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铝碳酸镁片、甲硝唑及阿莫西林片治疗。1个月后,温灸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EGF浓度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温灸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温和灸能通过降低CSG患者血清EGF浓度,达到抑制胃粘膜损伤、促进受损胃粘膜修复,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益气化淤法治疗慢性胃炎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7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术芪建脾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1例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术芪建脾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相关指标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AS(胃泌素)、SS(生长抑素)、EGF(人表皮生长因子)指标水平变化均低于对照组,MOT(胃动素)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采用中药术芪建脾汤加减,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GAS、MOT、SS、EGF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利胆和胃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1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利胆和胃方治疗,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而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明显降低,且中医组水平更低(P<0.001)。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5/55),对照组为7.27%(4/5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1,P=0.728)。结论:利胆和胃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证)能够进一步缓解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消萎灵I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消萎灵I号胶囊治疗组 5 2例、服用维酶素治疗对照组 2 6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症、镜检及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胃镜下黏膜相及活组织病理的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变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消萎灵I号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000.
患者,男性,58岁,以“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收住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尤甚,无反酸、烧灼,无呃逆、嗳气,无腹痛及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及黑便,无黄疸等症状。入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超声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直经约4.0 cm带蒂隆起,表面呈“分叶状”,光滑,球部腔内狭窄,降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Ⅰ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