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2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754篇
医药卫生   13181篇
  2024年   392篇
  2023年   1083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1023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951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丹参泽泻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和丹参泽泻汤低、中、高剂量组(1.16、2.32、4.64 g·kg-1),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AFLD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或活性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谷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空泡和较多的气球样病变,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泽泻汤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P<0.05,P<0.01)。结论 丹参泽泻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防治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泽漆水提物对香烟烟雾(CS)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保护作用及肺组织癌前病变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CS所致的COPD小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地塞米松2 mg·kg-1)及泽漆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1.875、3.75、7.5 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泽漆水提物中相关成分;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小鼠呼气末期暂停(EEP)、气道阻力(Penh)、50%肺活量呼吸时的呼气流量(EF50)等肺功能指标变化;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2、IL-5、IL-18、IL-17A、IL-27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小鼠肺组织中的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MM...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以Caco-2细胞为载体,结合基因干扰(RNAi)技术,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黄芩汤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发挥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经siRNA转染,构建siRNA Caco-2细胞;将正常Caco-2细胞和siRNA Caco-2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芩汤共同孵育后,提取RNA和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接头蛋白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及Nrf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比色法和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仅有黄芩汤400 mg·L-1组与萝卜硫素(SFN)组可降低正常Caco-2细胞内ROS、MDA含量(P<0.01);而黄芩汤各剂量组与SFN组细胞内SOD与GSH-Px...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通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干预调节铁死亡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予以10 mL·kg-1灌胃造模,正常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灌酒4 h后,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组143.64 mg·kg-1药物灌胃、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5、7.5、3.75 mg·kg-1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连续6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生化检测法检测脂多糖(LPS)、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铁离子(Fe...  相似文献   
6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以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铁死亡发病机制复杂,其机制主要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抗氧化系统活性、铁代谢、铁自噬、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个途径有关。铁死亡在A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已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中医药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可调控血管相关细胞铁死亡,对As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对铁死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比较吴茱萸生品及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品在毒性剂量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探讨甘草炮制吴茱萸的原理及科学内涵。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吴茱萸生品组、无甘草炮制品组及甘草炮制品组(吴茱萸与甘草质量比分别为100∶3、100∶6、100∶12、100∶24),依次按30 g·kg-1灌胃给予纯净水、吴茱萸生品及相应炮制品水煎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GSTA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p70 S6蛋白激酶(p-p70S6K)、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和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吴茱萸生品组给药7 d后小鼠体质量的增加开始减缓,差异逐渐增大,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肝小叶结构紊乱,局部肝窦狭窄或消失,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出血等现象,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p62 mRNA及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LC3Ⅱ/LC3Ⅰ显著上升(P<0.01)。与生品组比较,所有炮制品组小鼠体质量升高,肝体指数、血清中ALT和AST、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窦大小趋近于空白组;各炮制品组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和p62 mRNA的表达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各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各炮制品组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均有所回调,其中甘草炮制品组(100∶6)p-mTOR、p-p70S6K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以及甘草炮制品组(100∶24)p62蛋白表达回调幅度最大,除p-mTOR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吴茱萸造成肝损伤与其能够诱发氧化应激,进而产生病理性自噬,造成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相应减弱该作用,尤以100∶6比例甘草炮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铁死亡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DKD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3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3只和正常组10只,造模组小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连续5 d以50 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后继续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当小鼠出现尿蛋白阳性则DKD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DKD小鼠分为模型组10只、罗格列酮组(7.05×10-4 g·kg-1)9只、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3.21 g·kg-1)9只、中剂量组(6.41 g·kg-1)10只、高剂量组(12.82 g·kg-1)10只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24 h-UTP),计算肾重指数(KI);苏木素-伊红(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染色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FTH-1)、转铁蛋白受体-1(TFR-1)蛋白表达;测定谷胱甘肽(GSH)活性、丙二醛(MDA)及4-羟基壬烯醛(4-HNE)含量;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小鼠肾组织活性氧簇(ROS)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KI、FBG、24 h-UTP显著升高,肾小球内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周围可见糖原颗粒沉积,FTH-1表达降低、TFR-1表达增加,ROS表达增加,MDA、4-HNE升高,GSH活性降低,ACSL4表达增加,SLC7A11、GPX4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及罗格列酮组KI、24 h-UTP降低,FB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见不同程度改善,FTH-1表达升高、TFR-1表达减少,ROS表达减少,MDA、4-HNE含量降低,GSH活性升高,ACSL4表达减少,SLC7A11、GPX4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减轻DKD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与调控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6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身痛逐瘀汤低、中、高剂量(1.73、3.46、6.92 g·kg-1)和硫酸氨基葡萄糖(0.3 g·kg-1),连续给药2周后收集血清。构建KOA模型,分离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 μmol·L-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Compound C+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凋亡;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13、胶原酶Ⅱ型(Col 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a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AMPK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增殖率、GSH活性、Col Ⅱ与Aggrecan mRNA表达、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ROS水平、MDA含量、TUNEL阳性细胞率、MMP-3与MMP-1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提高KOA大鼠软骨细胞中EdU阳性细胞数、GSH活性、Col 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P<0.05,P<0.01),而TUNEL阳性细胞率、ROS水平、MDA含量、MMP-3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P<0.01)。与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比较,Compound C+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细胞p-AMPK和Sirt1蛋白表达、GSH活性、Col Ⅱ和Aggreca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阳性细胞率、ROS水平、MDA含量、MMP-3和MMP-1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减弱KOA大鼠软骨细胞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氧化应激、肾功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CR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氧化应激和钙磷代谢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磷、钙磷乘积下降,血钙升高,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低于同期对照组,血钙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丙二醛(MDA)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观察组SOD低于同期对照组,ADMA、AOPP、MDA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67%vs19.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CRF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及钙磷代谢状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