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7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医药卫生   4701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郭晖  李杨波  苗艳艳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20,35(9):1975-197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用药规律,分析动物模型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运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 12.0统计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特点。结果:建立了138首方剂组成的中药数据库和动物模型数据库。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高频中药(频数≥20)有24味,以补虚药为主。通过对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9个药对和4个聚类方。通过对复方的应用形式整理,发现临床多用汤剂治疗,散见外用。分析模型数据库可知动物模型有4种,选择的动物种类有3种,指标检测可选择行为学指标、生化指标、病理学指标、蛋白分子指标。结论:临床治疗子宫发育不良以补虚药为主,可配伍使用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等,给予患者汤剂治疗。分析得到的9个药对和聚类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模型采用卵巢全切除或卵巢部分切除制备肾虚证模型,采用卵巢部分切除合并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制备肾阳虚证动物模型,但与中西医临床病证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马福长  金涛  薛卫国 《陕西中医》2019,(9):1284-1287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2005年-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关于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文献,建立腧穴、经络、治疗方法、部位等数据库,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利用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97篇,涉及63个穴位,总频次651次。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位是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合谷,经络归经靠前的是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取穴部位以肩背部、上肢部为主,治疗措施以普通针刺为主。关联规则分析以肩髃-肩髎-肩贞的相关程度最高,聚类分析示有效聚类为肩髎-肩髃-肩贞、曲池-合谷、条口-承山。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挖掘出的取穴规律符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机,可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育症药物,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不育症的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114首治疗不育症方剂,涉及中药179味。统计出使用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挖掘新处方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不育方剂组方以补肾健脾养血为要务,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探析现代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亨特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F)、维普(VIP)等数据资源系统中的中文文献,选取从1994年1月至2019年3月符合以针灸治疗或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亨特综合征的文献,对所选腧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二阶关联分析、三阶关联分析,并制作网络图。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后,共纳入35篇文献,涉及相关腧穴51个,其中合谷穴应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使用频次最多;对于交会穴的选择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结论:合谷为治疗亨特综合征的首选穴位,针刺治疗亨特综合征以阳明经脉为主,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辨证随证取穴,为亨特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与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6篇文献,针灸处方152条,涉及腧穴102个,总频次1 128次。常用腧穴分别为风池(87次)、合谷(85次)、太冲(80次)等;常用经脉为足少阳胆经和督脉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67条腧穴关联规则,常用腧穴配伍为太冲-合谷、合谷-百会-太冲等。【结论】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取穴规律是可行的,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总结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31首,涉及中药242味,使用频次较高中药有川芎、丹参、黄芪、地龙等41味,其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甘(淡)、苦、辛,归经主要集中在肝、脾、肺经;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48个,出现频次前6位的组合是川芎-黄芪、川芎-地龙、川芎-当归、丹参-地龙、黄芪-地龙及川芎-丹参;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潜在新处方8个。结论 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整体治则以补气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利用先进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方法 从国医大师张磊2006年至2017年11038份临床真实病例建立的医案数据库中抽取妇科月经病临床医案243条,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得到205条完整医案。建立张磊治疗妇科月经病的医案数据库,利用Python语言可视化技术对医案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和可视化输出。结果 共纳入标准医案205例,处方205首。共涉及中药176味,累计用药频次2468次,平均用药频次为14,最多使用频次为141次,频数≥20次的中药有40味,其中当归、白芍、甘草是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中药。通过对处方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药性主要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基于HBE-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依次为“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柴胡—当归”;置信度最高的3味药组合为“柴胡and茯苓—白芍”、“茯苓and白芍—当归”、“柴胡and茯苓—当归”;置信度最高的4味药组合为“柴胡and当归and茯苓—白芍”、“柴胡and白芍and甘草—茯苓”、“白芍and茯苓and甘草—当归”。利用Canpoy-K-means聚类算法和频繁闭项集压缩算法,对张磊教授治疗月经病的临证遣药规律进行研究挖掘。结论 可视挖掘技术可以充分而且有效协助挖掘张磊教授治疗妇科月经病的特色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和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分析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 2021年 1月 1日前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已证明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疗效确切、或中药外敷联合用药组优于非联用组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建立外敷中药治疗癌性腹水的数据库,并将相关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83篇,录入方剂83首,共13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桂枝、甘遂,药物四气以温、寒、平性为主,性味以苦、辛、甘味为多,归经主要归于脾、肺、肝经,并根据癌性腹水中医的不同症状,新发现了四组处方,核心用药处方乃决流汤、五苓散加减而成,其缓解癌性腹水可能涉及抑制肿瘤的生长、降低血管内皮因子水平、下调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等多种机制。结论 本研究发现,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多用利水消肿、泻水逐饮、温中化饮类药物,治疗以利水为核心,兼顾温阳、益气、行气、淡渗、峻下。研究新发现的四组外敷处方,亦可为今后外敷中药的配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