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60篇
  免费   1366篇
  国内免费   1277篇
医药卫生   39603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682篇
  2015年   765篇
  2014年   1406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910篇
  2011年   1975篇
  2010年   2150篇
  2009年   2075篇
  2008年   2232篇
  2007年   2149篇
  2006年   2137篇
  2005年   2295篇
  2004年   2050篇
  2003年   1947篇
  2002年   1569篇
  2001年   1469篇
  2000年   1156篇
  1999年   991篇
  1998年   840篇
  1997年   723篇
  1996年   694篇
  1995年   594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283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 (仅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 (1 5ml/kg ,1× 1 0 10 cfu/L)及治疗组 (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后行rhGH肌肉注射 (2 2 5IU/kg/d)。内毒素血症组及治疗组又依观察时点再分为 1天、3天两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并观测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论是内毒素血症组还是治疗组 ,1天时其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虽然两组大鼠血压都降低 (P <0 .0 5 ) ,但治疗组大鼠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内毒素血症组 (P <0 .0 0 1 )。 3天时 ,内毒素血症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降至正常对照水平 ,而治疗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及内毒素血症组 3天水平 (P <0 .0 5 )。结论 :rhGH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血压的下降 ,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rhGH减轻血压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TNF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热休克蛋白 47是一种胶原特异性分子伴侣 ,存在于内质网内 ,与前胶原肽链特异性结合 ,参与前胶原在内质网内的折叠、装配、修饰、转运等过程 ,在胶原代谢及纤维化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热休克蛋白70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肿瘤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产生的机制。方法 用液相色谱法提纯小鼠肿瘤细胞株中的HSP70。通过动物实验观察HSP70的抗肿瘤作用 ,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SP70免疫后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用ELISA法测定HSP70免疫后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用HSP70免疫后 ,小鼠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几种主要Th1型细胞因子 (IL 2、TNF α、TNF β和IFN γ)均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HSP70免疫后 ,小鼠外周血中CD8+ T细胞及Th1型细胞因子均有明显升高。此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0.12、0.3和0.6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h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注射LPS后2、6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肝窦扩张、充血,局灶性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1)8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性肝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995.
热休克蛋白60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重要炎性物质——热休克蛋白60(HSP60)体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mDC)功能影响.方法:小鼠骨髓提取DC,体外培养成熟后与两种浓度mHSP60孵育,动态观察DC突起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前后mDC表面标志改变;MLR测定孵育前后mDC刺激功能变化;ELISA法测定MLR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孵育后,mDC突起增加明显;CD11c^+、CD80及CD86表型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刺激功能明显增强;分泌细胞因子IL-12、IFN-γ增加(P<0.01)而IL-4增加不明显(P>0.05),IFN-γ/IL-4比值升高.结论:mHSP60体外可以促进mDC功能,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6.
体外培养的鸡胚心肌细胞分别置于37℃,39℃,42℃下进行预处理,SDS-PAGENorthermblot及Westemblot显示42℃预处理2h导致心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SPs)特别是HSP70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并明显减轻了随后H2O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较高的细胞存活率,较高的SOD及过氧化氢活性及较低的TBARS水平,而39℃2h的热休克预处理未能获得上述结果,在转录抑制剂放经菌素D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否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 protein 27,HSP 27)的表达,进而抑制锌指蛋白SNAI1、SNAI2的表达,而发挥阻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方法:激光共聚焦检测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中HSP27及SNAI1、SNAI2蛋白的共定位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HSP27、SNAI1和SNAI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SP27、SNAI1、SNAI2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以及转染HSP27干扰质粒后SNAI1、SNAI2蛋白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组HSP27、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给予Ac-SDKP干预后,HSP27、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HSP27的干扰质粒转扰细胞后,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其中SNAI1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TGF-β1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Ac-SDKP干预的结果相似。结论:Ac-SDKP能够通过对HSP27表达的调节,降低锌指蛋白SNAI1和SNAI2的表达,进而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含量减少。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大鼠的血压、心率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氧化损伤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我国福建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而为探讨HSP70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提供遗传背景资料。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了127名福建汉族正常人的HSP70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并比较了部分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福建汉族人HSP70-1基因型(GG,G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55.1%、40.2%和4.7%;HSP70-2基因型(从,AG和GG)分布频率分别是44.1%、铝.8%和6.9%;HSP70-hom基因型(Tr,T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59.8%、37.0%和3.2%;HSP70-1等位基因频率G和C分别是75.2%和24.8%;HSP70-2等位基因频率A和G分别是68.5%和31.5%;HSP70-hom等位基因频率T和C分别是78.3%和21.7%。福建汉族人HSP70-1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日本、墨西哥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美国和西班牙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福建汉族人HSP70-1的GG纯合型(55.1%)显著高于美国(42.6%)和西班牙(33.0%)人群;福建汉族人HSP70-2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建汉族人HSP70-2的AA纯合型(44.1%)高于墨西哥(23.O%)、美国(38.8%)和西班牙(20.O%)人群;福建汉族人群的HSP70-hom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日本、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人群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福建汉族人群的HSP7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中国台湾汉族人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武汉地区汉族人某些位点存在差异。结论福建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于某些地区的人群,具有种族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失血-内毒素双打击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以及人参二醇皂苷(PDS)对其的影响,探讨人参二醇皂苷对“双打击”大鼠肺的保护作用,为人参二醇皂苷临床治疗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Wistar大鼠(230-250g),每组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CG);失血-内毒素双打击组,(HLG):失血-内毒素双打击地塞米松预治疗组(HLDG);失血-内毒素双打击人参二醇皂苷预治疗组(HLPG)。①应用“失血-回输-内毒素入血”三种因素相继作用机体的方法,复制大鼠“双打击”模型。大鼠失血性休克1h后,将放出的1/2血液加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缓慢回输,再经腹腔注射LPS(2mg/kg),复制二次打击模型,观察6h后处死动物。HLDG和HI.PG于腹腔注射LPs前10min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mg/ks)和人参二醇皂苷(45ms/ks)。②愎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应用放免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③取肺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水、浸蜡,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④取肺组织,提取核蛋白,用Westem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 p65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