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7篇
  免费   2110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工业技术   1937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1009篇
  2021年   1054篇
  2020年   1058篇
  2019年   936篇
  2018年   783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1003篇
  2012年   1105篇
  2011年   1252篇
  2010年   963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The remarkable site selectivity and broad substrate scope of flavin-dependent halogenases (FDHs) has led to much interest in their potential as biocatalysts. Multiple engineering effor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FDHs can be tuned for non-native substrate scope and site selectivity. FDHs have also proven useful as in vivo biocatalysts and have been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biosynthetic pathways to build new chlorinated aromatic compounds in several heterologous organisms. In both cases, reduced flavin cofactor, usually supplied by a separate flavin reductase (FR), is required. Herein, we report functional synthetic, fused FDH-FR proteins containing various FDHs and FRs joined by different linkers. We show that FDH-FR fusion proteins can increase product titers compared to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for in vivo biocatalysis in Escherichia coli.  相似文献   
99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须分三个阶段平稳过渡。为确保总方针的实现 ,我们应在政策、管理上做文章 ,扒掉围墙 ,真正走进市场大潮中求发展 ,并实现对学校和社会的回报。  相似文献   
993.
A key parameter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s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Most well log data and core permeability values are corrupted by noise (such as uncertain depth-matching, core testing conditions, and thin beddings). In this work, the authors first used wavelet as a new powerful tool for de-noising data points and then they investigated how the integration of back propagation with group based symbiotic evolution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neuro-fuzzy systems for predicting permeability of real reservoir data.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在理论分析与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热轧制备了6061 Al/AZ31B Mg/6061Al对称复合板,并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经典复合板理论计算得到了复合板中6061Al的最佳包覆率,再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得到了复合板的最佳压下率。依据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得到的铝的最佳包覆率和复合板的最佳压下率,对6061 Al/AZ31B Mg/6061Al复合板进行组坯,并在不同轧制温度、不同压下率和不同退火时间下进行了轧制实验,最后对实验得到的复合板进行了微观组织、拉伸性能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板的复合界面处的镁层中发现了再结晶晶粒,且界面上形成了由Mg17Al12和Mg2Al3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随着轧制压下率的增大,6061 Al/AZ31B Mg/6061Al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界面扩散厚度显著增大;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界面扩散厚度也增大;而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复合板的拉伸强度降低,但界面扩散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Ti14合金中Ti_2Cu相在500℃等温热暴露下的静态粗化行为,揭示出Ti_2Cu相的生长速率和形态变化受扩散机制控制。结果表明:静态粗化过程由快速粗化阶段和稳定粗化阶段组成,其中快速粗化阶段主要由末端迁移机制控制,由于条状Ti_2Cu相的末端与长轴方向界面能的差异,溶质原子的扩散过程导致板条状Ti_2Cu的粗化和破碎。而稳定粗化阶段主要由Oswald熟化机制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合金中Ti_2Cu析出物的尺寸持续增大,而粗化速率降低。Ti_2Cu相的快速粗化会引发第二相的强化,并有效提高快速粗化阶段的可塑性。但是在稳定粗化阶段,由于Ti_2Cu相的长大会增加其位错的有效滑移长度,并进一步影响其裂纹形核阻力同时改变界面构型和晶格失配,从而降低Ti14合金的拉伸塑性。  相似文献   
996.
将冷轧Ti/Al层状复合材料在675~750 ℃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退火过程中钛和铝都保持过剩,研究了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Ti和Al的界面层由2个亚层组成,其中一个为紧密的TiAl3亚层,其微观结构为紧密的TiAl3层,其中分布着随机取向的充满Al的裂纹,另一个为颗粒状的TiAl3亚层,其微观组织结构是颗粒状的TiAl3分布在Al基体中。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紧密TiAl3亚层的厚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是颗粒状亚层的厚度随着退火温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界面层中的TiAl3颗粒的体积分数在不同的温度下均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因此提出了反应扩散模型来描述界面层的形成机理,在此模型中,TiAl3相是化学反应和扩散的结果,并且也考虑了TiAl3相的溶解。计算结果表明TiAl3相的形成与生长由化学反应控制,其等效厚度与退火时间之间遵循线性规律,这主要是因为Ti和Al原子能够快速地通过紧密的薄TiAl3亚层。  相似文献   
997.
An integrated simulation of powder effects on particle temperature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lying powder particles was simulated by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energy for the flying powder particles under the laser–particle interaction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phase field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was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s validat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beneficial to obtaining a more 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the deposited layers and forming smaller equiaxed grains near the side surfaces of the sample. Appropriate powder particle size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vers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nergy into heat. Particles with small size are recommended to form equiaxed grains and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ppropriate powder flow rate improves the laser energy efficiency, and higher powder flow rate leads to more uniform equiaxed gra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cross-section.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对PTFE/Kevlar纤维编织材料进行不同循环次数的往复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并揭示其摩擦损伤演变规律和损伤机理.方法 采用MXW-5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同时保持一定的位移和频率,对材料分别进行2、5、10 N等3种载荷等级下往复运动的不同循环次数试验.采用体视显微镜(SM)对材料磨损表面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宏观损伤进行分析,利用3D光学显微镜(3D-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损伤表面的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状态加以分析.结果 3种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样品,在达到1000次循环往复运动之前,摩擦因数增大0.05,1000~5000次增幅减缓为0.02,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循环次数下,损伤表面形成了不同大小的PTFE转移膜,将表面C元素覆盖.3种载荷下,编织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结论 在载荷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前期编织材料磨痕表面部分区域会形成PTFE转移膜,对Kevlar纤维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降低表面磨损程度.随着表面磨损程度不断加剧,磨痕表面形成的PTFE转移膜剥落,导致纤维重新暴露在表面,使磨损进一步加剧.同时,随着材料样品磨损不断严重,磨痕表面的氧化程度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999.
金属W是核聚变反应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服役期间,钨部件需要承受高温、高通量聚变反应中子轰击带来的辐照级联损伤。这些损伤主要表现为高浓度的点缺陷及团簇。它们与氢氦等离子体、嬗变反应的多种产物相互作用,导致辐照硬化、韧脆转变温度升高、导热能力下降等问题。本文围绕金属W的辐照级联损伤,基于显微缺陷实验表征与材料多尺度模拟计算,系统总结了辐照缺陷的产生、演化与热回复行为及作用机制。这些信息反映了材料中辐照缺陷特征的统计规律,构成定量描述微观损伤组织随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变化的依据,有利于钨部件性能的预测、服役可靠性评价以及未来新型材料部件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00.
对1050 ℃固溶处理后的2205双相不锈钢在650~1000 ℃下时效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工艺条件下σ相析出规律,绘制了σ相析出TTP曲线图,描述了σ相析出特征。结果表明:时效初期,σ相优先在铁素体与奥氏体相界处形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增加,σ相不断长大、粗化并向铁素体基体内延伸;时效时间越长,析出相越多,时效时间相同时,当温度达到850 ℃,析出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σ相析出温度范围为650~950 ℃,析出鼻尖温度为850 ℃,轧制变形量增加,σ相析出速度加快,但并不影响其析出的鼻尖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