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工业技术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无线Ad-hoc网络不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各终端之间可以自动组网, 因此在军事、抢险和救灾等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满足宽带通信需求的Ad-hoc网络通信终端产品. 本文采用三星公司的ARM9芯片S3C2440作为主控制器, Ralink公司的RT3070 IEEE 802.11n无线网卡作为空中接口模块, 研发了一款移动Ad-hoc网络通信终端, 可以实现文本、语音、视频的传输等功能.  相似文献   
52.
在传统企业应用中,开发人员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开发对应的数据统计模块,这样的"预定义"数据统计方法很难满足不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个性化需求.为了简化数据统计模块的开发流程,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数据需求,提出了面向最终用户的可定制数据统计服务解决方案.本文着重介绍了面向用户的元数据模型和统计模型的表示方法,以及基于动态构建SQL的即席查询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一套支持企业应用的数据统计服务.  相似文献   
53.
The ‘load distribution’ proposition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MANETs) is accomplishing great stimulation. This is because of the phenomenal facets it possesses including advanced network resilience,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Though there are other leading network layer routing protocols, but they radically utilise single-path communication paradigm, which is why they fail in achieving efficient load distribution in a network. Via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cross-layer adaptive load distribution approach to capitalise network’s channel utilisation and to rapidly adapt to dynamic wireless channel characteristic changes. The proposed method modifies the load balanced congestion adaptive routing (LBCAR) protocol and is developed using dynamic load distribution technique, by pioneering (i) novel parameters, which report for the availability of route pertaining to minimum traffic load and better link lifetime and also adapt according to varying available network resources; (ii) an absolute dynamic method to lessen the redundant route oscillations which further reduces the routing instabiliti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yields better results in comparison to LBCAR and standard instead of dynamic ource outing, it is dynamic source routing (DSR) protocol.  相似文献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传感器网络最初是由于军事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从军事防御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以综述的方式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  相似文献   
55.
针对反应式MANET路由协议在较大通信量模式下出现的RREQ报文拥塞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机制。该机制根据分组投递率和数据包发送速率的拟合函数曲线设定不同的阈值响应路由请求,当平均队列长度超出最大阈值时,以一定概率随机丢弃RREQ报文,同时根据拟合函数公式来决定Hello包发送周期。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机制在没有明显增加路由发起频率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平均端到端延时和Hello包开销,提高了分组投递率。  相似文献   
56.
移动数据分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数据分流(Mobile Data Offloading)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新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决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需求给蜂窝网络运营商造成的流量负载和网络拥塞等问题,移动数据分流被提出来,即将蜂窝网络的数据分流到无处不在的用户间本地机会通信。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蜂窝网络分发数据对象到一部分订阅用户(称为种子用户),再由种子用户通过本地机会通信(如Bluetooth、WiFi Direct、DSRC、Device-to-Device in LTE等)或基于WiFi AP辅助的方式传送给其他订阅的用户。首先从总体上概述了当前对数据分流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具体的研究进展。然后针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和趋势,按照形式和技术路线对数据分流的方案进行了归类,并对各种类型的分流方案进行了综述。最后结合现实环境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7.
车载网络通过移动车辆的无线通信装置实现数据共享,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传统的车载网络数据分发大多基于泛洪的传染扩散方法,其虽能适应网络的拓扑动态性,却无法达到高效和实用的目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载机会网络的自适应拷贝数据分发算法ACS(Adaptive Copy and Spreading),它通过车辆移动参数(如方向、速度)动态计算所需分发数据的拷贝数并确定消息删除策略。仿真结果表明,ACS算法相比随机选择分发算法和传染扩散算法降低了对网络资源的需求,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58.
洪蕾  黄波  赵春霞 《计算机科学》2011,38(10):51-54
如何实现简单的路由机制,使节点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分组传递,是移动aa-ho}网络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针对无线链路在高误码率和杭干扰技术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将链路质量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链路质量的地理路由算法LQPR,解决了在非理想无线链路上采用传统贪婪算法引起数据分组传送率下降的问题。该算法综合了链路质量选择模式和边界选择模式,并利用目标定位技术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指导分组的转发,以减少控制开销,优化路径选择,实现数据分组快速有效的传输。在NS-2中完整实现了LQPR协议的仿真,并通过对网络节点发送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吞吐量以及包传送率进行比较、评估和检侧,验证了LQPR路由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针对认知Ad-hoc网络中可用信道动态异构和缺乏全网公共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限制消息交互次数的近部传播模型(Affinity Propagation, AP)的分簇算法。该算法通过网络中相邻节点间的消息交互和更新,在相部节点最多的信道上以可用信道最多的节点为簇首建立簇结构。为适应认知Ad-ho。网络环境的变化,降低分簇开销,算法限制AP消息的交互次数,实现了分簇算法的分布式快速收敛。仿真分析表明,算法降低了网络中的簇数目,提高了簇内平均可用信道和公共信道数目,从而为分布式频谱协作提供了高效的网络拓扑环境。  相似文献   
60.
无线有组织网络是网络节点间有内在关系的无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其除具有无基础设施无线网络的特征外,网络有中心节点,且节点位置关系相对固定。这种特殊的网络应用于野外救援、军事活动等临时性通信。首先回顾了对讲机系统、无线分组网络和无线自组织网络等无基础设施无线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它们都不能包涵无线有组织网络特征。详细定义了无线有组织网的相关模型,分析了无线有组织网络的特点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