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7篇
  免费   2553篇
  国内免费   1240篇
工业技术   2748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642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677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905篇
  2016年   974篇
  2015年   998篇
  2014年   1289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577篇
  2011年   1739篇
  2010年   1191篇
  2009年   1350篇
  2008年   1234篇
  2007年   1608篇
  2006年   1441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1000篇
  2003年   937篇
  2002年   701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室温磁制冷是一种既环保又高效节能的制冷新技术。尽管目前还不太成熟,但是它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取代传统的蒸汽压缩制冷技术。简述了磁制冷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室温磁制冷的选材标准,综述了近几年室温磁制冷材料的发展状况,最后指出室温磁制冷材料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室温磁制冷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测量MnZn铁氧体的磁性能及Fe2+、Mn3+含量,考察了MnZn铁氧体中的Fe2+含量与配方中Fe2O3、MnO含量的关系及其对Mn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MnZn铁氧体的导电机制。结果表明:随着(Fe2O3)a(MnO)b(ZnO)c主组成配方中a值递增(52.55≤a≤53.35)、b值递减(38.33≥b≥37.52),呈现出Fe2+、Mn3+含量均增加的趋势。随着Fe2+含量增加,Pcv谷底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Pcv(min)先减后增,Pcv(20/70/100℃)均先减后增,均在Fe2+含量=1.55%附近达到最小值;起始磁导率μi(20/70/100℃)均先增后减。根据Pcv-Fe2+含量和μi-Fe2+含量两个关系图在Fe2O3=53.15mol%附近出现极值点这一现象,初步推测铁氧体Znα2+Mnβ-x2+Mnx3+Fey2+Feχ-y3+O4+σ(0.1794≥α≥0.1786,0.754≥β≥0.734,0.0031≤x≤0.0040,0.051≤y≤0.070)的导电机制为:y0.064时小极化子间的束缚能主导,y0.064时电子跃迁主导。  相似文献   
993.
王伟  孙秋霞  项阳 《变压器》2015,(7):23-25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整流变压器主变阀侧绕组端部过热的原因,并根据满磁场及电场计算结果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94.
以一台型号为ODFPS-250000/500电力变压器为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铁心窗口内外的绕组漏磁场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到了绕组辐向磁密和轴向磁密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5.
Gas‐pha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heterogeneity in mass transport in a packed bed of commercial, alumina, catalyst supports. Hyperpolarized 129Xe MRI enables study of transient diffusion for microscopic porous systems using xenon chemical shift to selectively image gas within the pores, and, thence, permits study of low‐density, gas‐phase mass‐transport, such that diffusion can be studied in the Knudsen regime, and not just the molecular regime, which is the limitation with other current techniques. Knudsen‐regime diffusion is common in many industrial, catalytic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larger spatial variability in mass transport rates across the packed bed was found compared to techniques using only molecular diffusion. It has thus been found that that these heterogeneities arise over length‐scales much larger than ~100 µm. © 2015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61: 4013–4019, 2015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一种新型Fe-Ga合金磁特性测试装置。建立了该测试装置磁路部分三维有限元磁场分析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和元件尺寸优化了磁路结构,并制作了样机。搭建了磁特性测试装置的实验平台,进行了Fe-Ga合金磁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对Fe-Ga合金磁致伸缩棒材磁致伸缩效应和逆磁致伸缩效应进行静态、准静态和动态测量,测量结果与国外报道的结果一致。设计的磁特性测试装置具有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简单、自动记录等优点。该装置还适用于Fe-Ni、Fe-Co等饱和磁场低的磁致伸缩材料的磁特性测量。  相似文献   
997.
针灸是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经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磁刺激穴位为研究针灸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在该研究中,通过磁刺激内关穴(PC6)采集EEG信号;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似熵)和复杂网络理论,基于磁刺激内关穴的脑电信号构建脑功能网络并对脑功能网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安静和磁刺激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的拓扑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刺激内关穴构建的脑功能网络,其拓扑结构发生了改变,网络连接增强,信息传输效率提高,并且"小世界"属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已有方法存在的电机"抖动"、对电机参数依赖性强、高频电流信号数学处理算法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三相高频电压信号的电流响应进行低通滤波,比较三相电流响应幅值的大小关系,依据转子位置角θ对三相高频电流响应信号幅值的调制规律,得到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信息,最后利用电机磁路饱和效应区分电机转子NS极性。理论分析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检测出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信息,电机转子不会发生"抖动",检测方法对电机参数依赖性低,电流处理算法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电路,检测误差较小,可满足永磁同步电机的平稳起动要求。  相似文献   
999.
DCM模式下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的稳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DCM模态下的分析不全面这一研究现状,以两相电感进行耦合的两相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在轻载时关断MOS管,利用MOS管的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避免电感电流出现负值,从而降低变换器的能量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首先深入分析了运行在Buck状态下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DCM模态的稳态性能。其次,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状况转换条件,求出各模态转换的临界负载电流。并通过引入的变比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变换器在各种工作情况(CCM/DCM)下每相相电流的变化规律,同时找出变换器的总输出电流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的具体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0.
动态电感和合闸位移是衡量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的两项重要参数,为对动态电感和位移进行预测,引入空气间隙与等效磁阻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等效磁路模型。通过在线检测线圈输入电压和电流,实现对动态电感和合闸位移在线实时监测的目的,可有效掌握和评估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实时动态特性。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接触器动态特性进行同步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预测位移与位移传感器实际测量位移较为吻合,表明在无需位移传感器的条件下,可有效预测接触器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