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91篇
  免费   7891篇
  国内免费   2974篇
医药卫生   94056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1336篇
  2022年   1815篇
  2021年   3115篇
  2020年   2948篇
  2019年   2882篇
  2018年   2917篇
  2017年   3180篇
  2016年   2951篇
  2015年   3026篇
  2014年   5178篇
  2013年   8273篇
  2012年   5307篇
  2011年   5608篇
  2010年   4442篇
  2009年   3881篇
  2008年   3776篇
  2007年   3840篇
  2006年   3340篇
  2005年   3020篇
  2004年   2667篇
  2003年   2373篇
  2002年   1837篇
  2001年   1725篇
  2000年   1433篇
  1999年   1201篇
  1998年   1072篇
  1997年   1054篇
  1996年   880篇
  1995年   860篇
  1994年   751篇
  1993年   655篇
  1992年   693篇
  1991年   613篇
  1990年   570篇
  1989年   463篇
  1988年   448篇
  1987年   413篇
  1986年   364篇
  1985年   439篇
  1984年   404篇
  1983年   285篇
  1982年   344篇
  1981年   252篇
  1980年   228篇
  1979年   197篇
  1978年   159篇
  1977年   167篇
  1976年   131篇
  1975年   1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报道14例甲亢危象,其发病率为4.5%,其发病与感染、劳累、情绪激动及同位素治疗有关。指出同位素治疗甲亢初期应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讨论了淡漠型危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2.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03.
作者对地面水中不同浓度的环丁砜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与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环丁砜对水臭觉的实际阈浓度为10.6mg/L,对水的生化需氧过程无明显抑制作用,慢性毒性阈剂量为2.5mg/kg,最大无作用剂量为0.25mg/kg,无诱变性,280mg/kg无致畸性。据此,作者建议地面水中环丁砜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mg/L,结合现场调查,认为该浓度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东茛菪碱五个剂量(1、2、5、10、20μg/ml作用于12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诱发染色体畸变,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0.5,9.6±1.1,11.7±1.1,13.6±2.3,18.0±3.0和17.5±2.0%;细胞畸变率为3.1±0.6,9.2±0.6,10.0±0.8,10.8±1.5,11.6±1.8和12.2±14.%。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1)。方差分析,各剂量组间变异的差异高度显著(P<0.01)。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也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东莨菪碱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畸变率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被视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已有达成共识的罗马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本文尝试为临床提供治疗的选择,包括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抑酸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抗抑郁药等.总的来说,根据主要症状来选择治疗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环糊精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环糊精作为鼻腔给药系统赋形剂的应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7.
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菌群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酵母样真菌的感染类型、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正确的用药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Expression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396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72.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5.91%),光滑假丝酵母菌(6.82%)。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菌素B、氟康唑、依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8.02%,98.43%,77.38%,77.76%。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氟胞嘧啶、两性菌素B敏感性较高,对氟康唑、依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药敏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8.
背景:组织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使人体损伤的组织和器官再生,通过这种假设,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培养。一般的方法是从需要移植的患者身上提取干细胞,在一定的支持条件下允许其生长、增殖、生产为可替换的组织。另一方面,寻找细胞能够互相联结并形成分层结构的合适的支持条件,如基质或支架等非常必要。目前用于烧烫伤治疗的材料有很多种,如胶原,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聚乳酸及其共聚物。 目的:讨论以新型的生物材料自体血浆为支架对自体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生长、扩张、增殖的影响。 设计:建立一种真皮再生的方法,将自体成纤维细胞浸于人血浆基质中,排除各种影响样本安全性和排斥反应的问题,应用同样的方法在新的真皮上获取角质化细胞。 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8年在意大利曼多瓦C. Poma医院动物工厂完成。 材料:人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取自1例58岁乳房切除患者的皮肤碎片。实验得到C. Poma医院独立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方法:从自体活组织皮肤样本中分离人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增殖,随后将自体血浆作为皮肤移植形成构造的支架,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显示与正常皮肤相似。 主要观察指标:将血浆样本用甲醛固定,埋入石蜡,苏木精-伊红染色,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所有样本均经免疫组织化学评估。 结果:在血浆基质上获得了多层规则形状的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基底膜的形成说明自体血浆是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分化、扩展的良好支架,真皮和表皮细胞联结重建皮肤移植与正常皮肤无异。 结论:血浆作为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扩展的支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同时实验还特别发现成纤维细胞浓缩血浆可以暂时替代皮肤,也是角质化细胞生长的强有力的支架。此外血浆还具有廉价,易于制备等优点。自体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自体血浆的应用,可以避免血种类型的免疫排斥反应。这种治疗方法给有慢性缺损并且需要连续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01  相似文献   
109.
R-mode factor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uman teeth investigated by particle 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 (RBS) and X-ray fluorescence (XRF) techniques. The approach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enable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essential mineral teeth components and the pollutants deposited in teeth tissues during the human life. The three independent sources of metals incorporated in human teeth were found. The first source, representing about 43% of the variance of the concentration data, was characterized by pollutant elements of power industry emissions. The second factor was loaded with toxic elements of general urban pollution. The third factor represented the tooth source as it contained mainly large fractions of the mineral components of the tooth tissue as Ca and K.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