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1篇
  免费   2644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医药卫生   32404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975篇
  2020年   848篇
  2019年   716篇
  2018年   941篇
  2017年   1069篇
  2016年   1203篇
  2015年   1062篇
  2014年   2360篇
  2013年   2165篇
  2012年   2420篇
  2011年   2561篇
  2010年   1949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430篇
  2007年   1550篇
  2006年   1401篇
  2005年   1219篇
  2004年   914篇
  2003年   825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629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7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浓度,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加入适量内标,50%甲醇-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进样。采用ACE Excel 1.7 C18柱(50 mm×2.1 mm,2.1 μm),柱温:40℃,流速:0.6 mL·min-1,流动相由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组成,采用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 min。质谱采用ESI源,正离子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浓缩液,眼眶采血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以DAS 3.0软件处理。结果: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党参炔苷的浓度分别在5~2 000 ng·mL-1、2~800 ng·mL-1、10~4 000 ng·mL-1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 ≥ 0.991 5);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3.3%(n=6);提取回收率均在79.0%~97.1%之间,RSD均小于11.4%(n=6)。药动学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和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38.84±17.20)、(23.11±6.84)、(5.32±0.36)μg·min·L-1,t1/2分别为(56.44±28.25)、(47.48±9.54)、(10.01±4.42)min,CL分别为(0.15±0.06)、(1.18±0.47)、(0.47±0.11)mL·min-1·kg-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参芪扶正口服液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门诊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新模式,提升调剂工作质量,保障调剂药品安全。方法:按PDCA循环管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对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将袋装配方颗粒或散装配方颗粒现有通用调剂模式改进为新的一种智能配发模式,利用智能发药设备实现机器调配辅以药品信息码扫描再复核为主的调剂模式,实施后调配一张常见数量、帖数处方的平均时间由原先的每张3.5 min缩短为0.6 min,平均复核时间由每张1.5 min缩短为0.5 min,显著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避免散装配方颗粒机器调剂后设备有残余粉末的现象,保障用药安全。结论:新的智能调剂模式可行性强,尤其适用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大的医院门诊中药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STEMI合并CS(STEMI+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和心率(HR),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血清氧化应激参数,包括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经2种治疗方案治疗后心功能评价指标MAP、CO、LVEF、CI和SV均显著增加(P<0.01),HR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MB、AST、MYO和cTNI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治疗后MAP、CO、LVEF、CI和SV分别增加了15%、7%、12%、12%和9%(P<0.01),HR降低了5%(P<0.01),血清LDH、CK-MB、AST、MYO和cTNI分别降低了9%、42%、28%、34%和25%(P<0.01),实验组治疗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氧化应激参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GSH-Px、CAT和SOD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组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CAT和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治疗后MDA降低了47%(P<0.01),GSH-Px、CAT和SOD分别增加了26%、42%和29%(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STEMI+CS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改善血清氧化应激参数,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参麦注射液改善STEMI+CS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导致全身皮疹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后第8天出现全身皮疹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治疗,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该例患者的皮疹与莫西沙星注射液的相关性极大。莫西沙星注射液导致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医师、药师及护士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每次20 g,qd,静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胞磷胆碱每次0.5 g,qd,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1例/47例)和63.83%(30例/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CP-1分别为(90.74±10.33)和(120.71±15.42)pg·mL-1,HCY分别为(16.68±2.24)和(21.01±3.03)μmol·L-1,HDL-C分别为(1.31±0.16)和(1.12±0.13)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失眠、食欲缺乏和口干为主,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和低血压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1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MCP-1及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建立二维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杂质谱。方法 一维色谱采用Waters HSS T3 C18(100mm×2.1mm, 1.8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0.87g,无水磷酸氢二钠0.2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项B,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3μL;二维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50mm×2.1mm, 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项B,切峰后开始B相3min由2%到95%;柱温:35℃;流速:0.4mL/min;质谱采用Xevo G2-XS QTof MS系统,离子源为ESI源,离子源温度:110℃,毛细管电压:3.0KV,雾化器温度:450℃,雾化器流速:800L/h,扫描范围:m/z 100~2000,测定头孢地嗪主要杂质的一级和二级质谱,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采用UPLC梯度洗脱方法可检出多种头孢地嗪异构体、降解杂质和高分子杂质等,检出杂质的个数和总量均较现行法定标准多。结论 本品的杂质在原料合成、制剂分装及运输储藏过程中均可产生,因此,应对原料和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指标和环境条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 HPLC法,采用资生堂MGII C18柱(250mm×4.6mm,5μm),以0.03mol/L的乙酸铵(用氨水调节pH至7.5)-甲醇(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苯甲酸钠在浓度5.963~149.08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6034.2x+1581.9,相关系数r=1.0000;定量限为0.15μg/m L,平均回收率(n=9)为101.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准确、快捷,精密度及耐用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中苯甲酸钠含量测定,并对其药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本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 Exactive)分析注射用泰地罗新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 100mm×3.0mm, 1.8μm) 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溶液(A)-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0.3mL/min线性梯度洗脱分离;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测定。采集有关物质的质谱母离子及子离子谱,并进行解析,推测有关物质的结构。结果 在所建立的条件下,泰地罗新及其有关物质之间分离良好,检测出12个有关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论 建立的Q 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能有效地分离分析泰地罗新及其有关物质,为注射用泰地罗新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左卡尼汀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b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剂2 g,qd,2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糖类抗原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46例/49例)和71.42%(35例/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Gal-3分别为(4.19±0.59),(5.64±0.73)μg·L-1;CA125分别为(48.16±5.54),(73.47±8.02)U·L-1;NT-proB NP分别为(291.93±36.30),(389.61±45.60)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转氨酶上升和头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44%(11例/49例)和18.37%(9例/4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左卡尼汀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每次10μg,qd,静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18μg,qd,肌内注射。2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45例/48例)和75.00%(36例/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VCAM-1分别为(199.20±21.50)和(242.99±21.97)ng·mL-1,VE-cadherin分别为(2.76±0.37)和(3.71±0.45)mg·L-1,HMGB1分别为(1.78±0.25)和(2.55±0.31)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和头晕。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明显降低血清sVCAM-1、VE-cadherin、HMGB1的表达,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