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32篇
  免费   2606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医药卫生   50064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1014篇
  2021年   1472篇
  2020年   1252篇
  2019年   3201篇
  2018年   2813篇
  2017年   1762篇
  2016年   944篇
  2015年   949篇
  2014年   2727篇
  2013年   2522篇
  2012年   2636篇
  2011年   2811篇
  2010年   2265篇
  2009年   1935篇
  2008年   1748篇
  2007年   1584篇
  2006年   1526篇
  2005年   1061篇
  2004年   826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3篇
  1988年   3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875篇
  1984年   1410篇
  1983年   1127篇
  1982年   1110篇
  1981年   1111篇
  1980年   960篇
  1979年   847篇
  1978年   667篇
  1977年   469篇
  1976年   635篇
  1975年   553篇
  1974年   469篇
  1973年   4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aul Lombardo   《Radiography》2006,12(4):332-338
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in a state of great change. The Federal education minister, Dr Brendan Nelson, has indicated that he intends to continue introducing far-reaching reforms that will impact significantly on how universities conduct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future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funding for university programs, including those in medical radiation,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ow those programs are delivered and could even determine whether programs remain viable. There will be a financial imperative for academic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research activity and to obtain funding from non-government sources, such as full-fee pay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generate enough income to cover program delivery. Medical radiation education in Australia is also facing many other challenges. Some of these are longstanding, such as the high cost of medical radiation program delivery, poor levels of research activity and difficulty in recruiting and retaining academic staff. Other problems have arisen recently, such as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students and a critical shortage of available training placem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aise and explore these issues from a university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和民族生较为严重的功课不及格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课题组于2005年12月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2006年4月对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生活习惯、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熟悉程度、自学时间和学习努力程度、学校学院教师对待他们方式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与访谈,课题组针对影响因素归纳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原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寻求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合作以促进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十几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基地和依托极大地支持和引领了我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了相关人员的医学伦理意识以及医学伦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了伦理学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升了我国生物医学科研伦理的实力,奠定了医学伦理学继续教育的基础,使医学伦理学实现了系统性和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实践,阐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类型、特征及心理危机管理的特性,并从建立预警系统、增设心理委员、危机处理的专业化及危机干预策略等方面探讨在医科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为了医院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存在着过度医疗消费现象。最典型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天价医药费事件。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等而导致的监督力度不够,加之有些医务工作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使自己的职业道德滑坡,从而导致了老百姓看病贵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后半叶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历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确立是以20世纪初Flexner报告发表为开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善,并经历了二战的考验。二战后,随着社会和医学发展,美国高等医学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改革。按照时间顺序在50年代、60年代以及70、80年代进行了改革。分析历次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改革的特点特别对指导20世纪80年代后医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GPEP报告进行详细阐述,包括GPEP报告的内容、作用以及与Flexner报告的对比分析。通过回顾与分析,对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历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梳理,为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7.
经皮椎间盘摘出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术(PLD)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临床与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5例,先行PLD,后行椎间盘内及椎旁注射臭氧。结果25例病人治疗后经一年随访,治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无一例并发症。结论PLD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可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医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及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及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量表对482名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调查,并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大学生无抑郁或极轻微192人占39.8%;轻度209人占43.4%;中度58人占12%;重度23人占4.8%。生源地、父亲文化程度、专业满意度、人际关系的敏感、学习压力的大小、丧失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类型和经济情况对医学专业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关系不大(P〉0.05)。结论 要重视学生中存在的抑郁情绪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9.
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实行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以提高急诊护理急救服务质量。方法对急诊33 700例急症病人采用热情接诊、主动护送(护送病人检查和转入病区)、细心观察、真实记录、送走道别等服务措施。结果共紧急护送急症患者33 700例(100%);在护送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者117例(0.35%),经急救处理全部脱险;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采用“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可减少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0.
本文提出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数字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