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医药卫生   282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蜜麦麸的制备工艺。方法根据《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中蜜麦麸制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蜜麦麸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以麸皮与炼蜜比例、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为考察因素,蜜麦麸含水量、堆积密度和色度及阿魏酸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作为综合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蜜麦麸制备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及工艺验证。结果蜜麦麸最刘制备工艺为麸皮与炼蜜比例为10∶3,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90 s;含水量、堆积密度、色度、阿魏酸含量均符合蜜麦麸要求,综合指标平均值为0.676 0,与预测值(0.692 7)相对误差为2.41%,相对误差较小。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且简单可行,适用于蜜麦麸的制备应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对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DSD)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关联物质预测分析。方法建立DSD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纹图谱,匹配共有峰,进行共有峰的归属分析;基于可测性和可追溯性进行DSD活性成分的筛选,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DS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关联物质。结果建立了DSD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纹图谱,标定25个共有峰,指认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肉桂酸、邻甲氧基桂皮醛、甘草酸、藁本内酯、细辛脂素9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0。根据各共有峰的归属分析,主要药效物质群可以从饮片到物质基准对应实物较为完整的传递,归属关系清晰明确;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出的9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中包括癌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roteinkinase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等,DSD的9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作用。结论建立了经典名方DSD的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归属分析,明确DSD的色谱峰归属,对经典名方DSD进行整体化、过程化的质量控制;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发现DSD的9个活性成分具有传递性和溯源性,且与DS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属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其潜在的功效关联物质,为DS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工业大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刘志华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时志春  王丹  张树军 《中草药》2021,52(15):4463-4472
目的研究工业大麻Cannabissativ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工业大麻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3S-羟基-9Z,11E,15E-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Δ9-四氢次大麻酚酸(2)、二氢猕猴桃内脂(3)、苯甲酸(4)、对羟基肉桂酸甲酯(5)、二氢阿魏酸甲酯(6)、9,10-二氢-2,3,5,6-四甲氧基菲-1,4-二酮(7)、脱镁叶绿素甲酯(8)、对羟基苯甲酸(9)、大麻黄素A(10)、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1)、黑麦草素(12)、3S-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13)、大麻艾尔松酸B(14)、3-吲哚甲酸(15)、亚油酸单甘油酯(1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7)、松脂醇(18)、琥珀酸(19)、反式肉桂酸(20)、胡萝卜苷(21)、β-谷甾醇(2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23)、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24)、木犀草素(25)、甘油-1-(13-羟基-9Z,11E,5E-十八碳三烯酸)酯(26)、6S,9R-二羟基-3-酮-α-紫罗兰醇(27)、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28)、布卢姆醇B(29)以及儿茶素(30)。结论化合物2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麻三烯酸A,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化合物6、8、12、13、16、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成功鉴别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中成分,阴性无干扰。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精确,适用于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5.
任海祥  贾佳  方李  乔立业  陆崟  苏华 《中国药师》2014,(9):1489-1493
目的:完善通塞益脑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为生产质量提供保障。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延胡索、川芎、石菖蒲三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总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30∶7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1 nm,进样量20μl。结果:TLC鉴别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阿魏酸在2.24~35.84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54%,RSD=0.85%(n=6)。结论:该方法准确易行,便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建立HPLC测定骨康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16nm。结果:阿魏酸在6.205~24.82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回收率为98.22%(RSD 1.4%,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骨康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7.
《中国药房》2014,(47):4455-445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补肾通络方中马钱苷、阿魏酸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水溶液(35∶65,V/V),检测波长为240 nm(马钱苷)、320 nm(阿魏酸和二苯乙烯苷),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马钱苷、阿魏酸和二苯乙烯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502.500(r=0.999 9)、0.0052.500(r=0.999 9)、0.0050.250(r=0.999 9)、0.0600.250(r=0.999 9)、0.0603.000(r=0.999 8)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的RSD<2%,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马钱苷、阿魏酸和二苯乙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1%(RSD=1.92%,n=6)、96.33%(RSD=1.91%,n=6)和100.78%(RSD=1.93%,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补肾通络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8.
胡晓芬 《海峡药学》2014,(11):97-9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系统,使用ACQUITY BEH C18(2.1mm×100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4m L·min^-1,检测波长325nm,柱温为40℃。结果咖啡酸质量浓度在0.484~24.20ng·m 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1.64%,n=6);阿魏酸质量浓度在1.102~55.10ng·m 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1.83%,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养血清脑颗粒的质量控制,且不同批次养血清脑颗粒中2种酚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40例,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0. 3 g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片240U 口服,每日3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胱抑素C(Cys C)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UAER及CysC水平(p〈0.05),但治疗组更显著(p〈0.01)。结论阿魏酸钠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来源地骨皮药材(包括野生、栽培和市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3种来源的地骨皮药材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Synergi 4u Hydro-RP80A柱(250 mm×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来源于栽培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地骨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含量普遍较高,均大于9.090 mg/g;来源于野生的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地骨皮以产于山西、陕西和宁夏的地骨皮甲素/乙素含量较高,在8.969~15.012 mg/g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阿魏酸含量最高的4个样品均存在于来源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地骨皮中,其他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均为7.459~39.258μg/g,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地骨皮甲素/乙素可作为地骨皮质量控制的特征指标,且含量不应低于1 mg/g,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且专属性强,可为地骨皮的质量控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