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728篇
  免费   29893篇
  国内免费   19054篇
医药卫生   1242675篇
  2024年   2709篇
  2023年   10810篇
  2022年   10298篇
  2021年   13640篇
  2020年   12568篇
  2019年   11988篇
  2018年   6464篇
  2017年   12869篇
  2016年   15441篇
  2015年   19335篇
  2014年   42605篇
  2013年   43644篇
  2012年   58043篇
  2011年   64922篇
  2010年   64189篇
  2009年   64351篇
  2008年   81117篇
  2007年   70804篇
  2006年   66279篇
  2005年   76264篇
  2004年   76292篇
  2003年   84144篇
  2002年   72874篇
  2001年   64778篇
  2000年   43103篇
  1999年   31176篇
  1998年   28426篇
  1997年   21642篇
  1996年   19868篇
  1995年   16259篇
  1994年   11804篇
  1993年   4924篇
  1992年   3881篇
  1991年   3586篇
  1990年   3620篇
  1989年   3854篇
  1988年   1055篇
  1987年   932篇
  1986年   621篇
  1985年   496篇
  1984年   371篇
  1983年   228篇
  1982年   128篇
  1981年   90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83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医学创新》2015,(6):106-108
目的:观察以扶正祛邪法为主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内分泌治疗后给予扶正消瘿汤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主要临床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67例患者TG水平降低率为91.04%,临床症候总有效率达79.10%。结论:甲状腺癌术后辅以中医辨证施治,能够减轻甲状腺癌内分泌治疗副反应,降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沈悦忠  王珏  林胜友 《新中医》2021,53(19):164-168
查阅近10 年中西医防治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文献,对其中西医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展开系统整理与分析。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相关,防治措施以口腔护理、支持性治疗为主,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依维莫司相关性口腔炎疗效显著。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以脏腑功能失调、火热上挠口舌为主要病机,病位以心、脾、肾为主,治则上以清热泻火、调理脏腑阴阳为主,可分为清热解毒、清心泻脾、清热祛湿、养阴清热、健脾泻火五种治法。扶正抗癌法联合靶向药物使用可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评估生物标志物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32例植入CRT起搏器和/或除颤器(CRTP/CRTD)的患者,采集基线和CRT术后6个月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后者包括: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中段肾上腺髓质素原(MR-proADM)、内皮素-1(ET-1)以及和肽素(CPP)。以CRT术后半年心功能降低1级同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5%定义为有反应。比较CRT有反应组及无反应组各项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差异。结果随访[12±6(6~24)]个月,CRT有反应20例(62.5%),术前MR-proANP水平有反应组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42.7±94.0) pmol/L vs (250.7±150.8) pmol/L,P=0.03],其它生物标志物基线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RT反应组术后6个月MR-proAN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无反应组无差异。其他指标则在有反应及无反应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基线MR-proANP血清水平可以预测CRT反应,CRT术后6个月MR-proANP与NT-ProBNP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和判断CRT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75.
<正>随着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本病具有多形态损害、对糖皮质激素依赖、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1])。虽然该病是一种病因明确的疾病,但是,综观国内外皮肤科专著还没有将激素依赖性皮炎作为一种独立的  相似文献   
76.
77.
<正>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而左心室壁厚度正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1]。晚期DCM的患病率为36.5/10万,是心力衰竭的第三大病因,5年病死率15%~50%[2]。临床上常使用微量注射泵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的反应,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  相似文献   
78.
脑梗死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除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联外,还与过度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急性心脏病等有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时间窗有关,且需依据其病理周期设计对应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脑梗死尚缺乏敏感性,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功能性成像,可有效观察病灶特征、神经纤维束形态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DT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服异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以及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中、重度寻常痤疮,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判定。小剂量[0.25~0.5 mg/(k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达60~120 mg/kg可以明显降低痤疮复发率。异维A酸不良反应大多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致畸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能快速改善痤疮皮损,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