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56篇
  免费   857篇
  国内免费   809篇
医药卫生   3842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1019篇
  2013年   1172篇
  2012年   1804篇
  2011年   2915篇
  2010年   5420篇
  2009年   6230篇
  2008年   5122篇
  2007年   2790篇
  2006年   2056篇
  2005年   1954篇
  2004年   1157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人类微生物组是人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与人类共生的位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完整的人类微生物菌群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它与人类基因组形成超生物体,其间的微生物种属构成、相互作用、遗传进化与人类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诸如肥胖症、糖尿病、自闭症、抑郁症、过敏症、炎症性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多种癌症等均与人体的微生物群系高度相关。近20年来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逐渐建立起以16S r DNA系统分析为基础,宏基因组为依托的现代整体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人类微生物组爆发性的基础研究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应用可从3个方面展开:加法,即添加或补充自然或工程微生物菌群;减法,消减或消除宿主体内有害微生物菌群;调节治疗,通过非生物制剂或益生元,调节宿主内源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为了更好地支撑人类微生物组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保证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对检验前、中、后3个阶段进行全程质量管理。本文就人类微生物组概念、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技术和临床检验需求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有利于该技术在临床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4 2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儿童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4 232例7岁以下儿童经确诊为ARTI的鼻咽抽吸物(NPA),利用RT-PCR法对HBoV进行筛查,同时对流感病毒A型(Inf-A)、流感病毒B型(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副流感病毒Ⅱ型(PIV-Ⅱ)、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以了解其混合感染情况,并结合病例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4 232例NPA标本中,HBoV检出率为1.23%(52/4 232)。1~<3岁儿童HBoV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81%(24/854)。HBoV在春夏秋冬各季节的检出率分别为3.05%、0.60%、0.52%、0.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784,P=0.002),其中以春季检出率最高。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为69.23%(36/52)。以支气管肺炎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51.92%)最高。 结论 2014-2015年HBoV为武汉地区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之一,1~<3岁儿童检出率最高,与其他病毒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且春季流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统计分析来自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七地市汉族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常见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单倍型频率,了解江苏七地市汉族人群HLA单倍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PCR-SBT)技术,对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共计11 889例无血缘关系志愿者的HLA- A/B/DR B1/C/DQB1位点进行高分辨分型,按地市应用Arlequin 3.5软件分别计算单倍型HLA-A-B-C、DRB1-DQB1、A-B-DRB1、 A-B-DRB1-C-DQB1的频率,统计分析各地市常见HLA单倍型,并与国内已发表汉族人群数据进行比较,基于等位基因频率,采用Hierarchical Clustering算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HLA-A-B-C 单倍型中,A*30∶01-B*13∶02-C*06∶02、A*33: 03-B*58∶01-C*03∶02为江苏七地市频率最高的前2位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南京、扬州、常州、镇江聚为一类,宿迁、淮安、徐州聚为一类。HLA-DRB1-DQB1 单倍型中,宿迁、淮安、徐州最常见的单倍型为 DRB1*07∶01-DQB1*02∶02,DRB1*09∶01- DQB1*03∶03次之;常州、扬州、镇江、南京最常见的单倍型为DRB1*09∶01-DQB1*03∶03,DRB1*07∶01-DQB1*02∶02次之。聚类分析发现,江苏七地市聚为一类。A*30∶01-B*13∶02-DRB1*07∶01为江苏七地市频率最高的HLA-A-B-DRB1单倍型;A*33∶ 03-B*58∶01-DRB1*03∶01为南京、扬州、淮安、常州排名第二位的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南京、扬州、常州、黑龙江、辽宁聚为一类,淮安、宿迁、徐州聚为一类。江苏七地市频率最高的HLA-A-B-DRB1-C-DQB1单倍型均为A*30∶01-B*13∶02-DRB1*07∶ 01-C*06∶02-DQB1*02∶02,其中含有A*30∶01-B*13∶02-DRB1*07∶01单倍型(包括3个点及5个点)的频率在江苏七地市由北向南大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聚类分析发现常州、徐州、南京聚为一类,后与镇江聚为一类;淮安、宿迁聚为一类,后与徐州聚为一类;岳阳、浙江、广东聚为一类。结论:总体来看,苏北三地市(宿迁、淮安、徐州)聚为一类,其余四地市聚为一类,江苏七地市汉族人群HLA单倍型多态性与我国南北方相比更偏向我国北方人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中国1990—2019年先心病发病人数、标化发病率、死亡人数、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标化DALY率的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以上指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行先心病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相关性。结果:1990—2019年,中国先心病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0.1%(95%CI:–0.7%~0.4%)、–3.5%(95%CI:–3.7%~ –3.2%)及–3.5%(95%CI:–3.7%~–3.2%)。先心病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之前:新生儿平均发病率为2497.9/10万;1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率为2626.6/10万。1995—2000年新生儿及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呈指数级上升,随后呈平稳下降趋势,但2010—2013年与2014—2015年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有两次呈指数级上升,随后呈指数级下降,在2019年下降至近三十年最低值。先心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先心病死亡率为101.67/10万人年,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下降;但55~<60岁人群死亡率呈短暂上升。1995—2019年,先心病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与1995—1999年比较,2015—2019年先心病患者死亡的率比(RR)下降了24%;1945年以后的出生队列相对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与1945—1949年出生队列比较,2015—2019年出生队列先心病患者RR值下降了75%。当HDI小于0.58时(1999年以前),先心病标化发病率与HDI呈正相关(r=0.74,P<0.05);当HDI为0.58及以上时(1999年及以后),先心病标化发病率与HDI呈负相关(r=–0.76,P<0.01)。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与HDI均呈负相关(r=–0.95和 –0.93,均P<0.01)。结论:我国先心病1990—1999年标化发病率上升,与社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1999—2019年标化发病率下降,与社会发展程度呈负相关。先心病疾病负担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呈负相关。先心病防控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低龄先心病患儿的疾病负担仍较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艾滋病住院患者细菌血流感染的患病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至2020年血培养分离出细菌的艾滋病患者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多重耐药的比例。  结果  艾滋病患者中 2015年至2020年间血流感染细菌检出率为4.48%。革兰阳性菌检出128株(59.3%),83株有耐药报告,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4%,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1.4%,未检出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者,多重耐药率38.6%,39.7%的细菌对5类以上抗菌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检出88株(40.7%),70株有耐药报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1.6%,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多重耐药率14.4%,12.8%的细菌对5类以上抗菌药耐药。  结论   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者,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率更高,治疗时可以选择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较敏感。  相似文献   
997.
对文氏孔疝致小肠坏死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9岁。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8 h以急性肠梗阻收入院。既往无外伤手术史,体健。查体:T37.8℃,P 118次/min,R 30次/min,BP 136/82 mm 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面色稍苍白,胸膝卧位,呻吟、辗转。心率快、律齐、双肺呼吸音清。上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腹肌紧张,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未扪及明显腹部包块,肝脾未触及,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听诊不满意。血常规:WBC 18×109/L,N 0.85,Hb 12.6 g/L,PLT12.6×1010/L;小便常规:…  相似文献   
998.
在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发现注射用肝水解肽与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为此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999.
对腹膜外位阑尾炎导致后腹膜脓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30岁。因反复右髂腰部疼痛伴破溃流脓2a多次入院治疗。患者自诉于103前曾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16d后又因右下腹肠梗阻再次行剖腹探查术,2次手术具体情况均不详。自2004—05开始无明显原因反复出现右髂腰部疼痛,开始程度可忍受,后明显加重,在外院多家门诊诊断不详。于2004—0602第1次收入我科诊断为:右髂腰部脓肿,2004—06—04首次行剖腹探查术,于右侧升结肠外后壁发现一脓肿,给予切开引流,留置引流管后术毕,术后症状很快消失,脓液引流干净拔除引流管顺利出院。但1个月后再次出现上述表现并伴发热,原引流管皮肤窦口破溃流脓,为黄色脓臭液。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提高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皮试的准确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方法:以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为例,统一规定头孢类抗菌药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溶媒使用o.9%的氯化钠溶液4ml,确保一年四季常温下能溶解各种头孢类抗菌药,皮试液现配现用。结果: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皮试阳性率均较低,头孢类皮试阳性率更低,仅为0.5%~2%。结论:皮试液新鲜配制,避免药物降解,头孢类抗菌药应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