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医药卫生   35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输液微粒 ,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在 1~ 15 μm者占多数 ,少数可在 5 0~ 30 0 μm[1] 。输液微粒污染 ,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以引起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减少输液微粒污染 ,保障输液的安全。1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输液中微粒进入机体血液循环 ,除了要流经较大的静脉 ,还要流经微小的毛细血管网 ,因此在血循环中作为异物 ,既不能被代谢吸收 ,也不受体内抗凝血系统的影响 ,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状、化…  相似文献   
62.
静脉用药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措施 ,包括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输液反应已引起普遍重视 ,但对其所致的潜在危害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尚未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我们将临床输液中出现的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 输液微粒污染的主要因素1.1 药品及输液用品污染 药液自身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未能严格把关 ,达不到药典规定的限益标准。即使是一次性输液器也难免带有未塑化的离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 ,组装过程带入污染异物。1.2 空气环境污染 主要与空气洁净度差 ,物品消毒管理不严 ,护理人员在执行无菌操作违犯操作规程 ,治疗台未达…  相似文献   
63.
在口腔外科中,常用的植入材料有自体真皮、自体软骨和骨、医用硅胶等;由于这些材料尚存在某些不足,近年临床改用微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particle hydroxylaptile arificial bone,PHAB)用于颏部和颞部充填术.本文试总结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筛选制备阿昔洛韦-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毫微粒(ACV-PLGA-NP)的优化工艺。方法:单因素试验初选制备ACV-PLGA-NP的pH值范围、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浓度范围、PLGA分子量、药物及丙酮浓度范围。按均匀设计表设计实验,进行结果预测及验证。结果:优化工艺与PLGA分子量及丙酮浓度无关,pH值为1.5,PVA浓度为50mg/ml,ACV浓度为0.8m  相似文献   
65.
对 163例冠心病高脂血症病人服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后进行TC、TG、LDL -C、HDL -C观察。经过 4、8、12周后分别下降 :TC2 2 % ,2 3 % ,2 5% ;TG 4 0 % ,54 % ,59% ;LDL -C 2 1% ,2 3 % ,2 4 % ;HDL -C上升 2 5% ,2 8% ,38%。服药 4周以后TC、TG、LDL -C开始下降 ,HDL -C升高明显 ,对降TG尤其显著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6.
回顾1988年1月~1997年12月间收治面积>30%重度烧伤病人416例,随机分前后二个5年进行分析,后5年采用伤后5小时内加大,加快补液,注重预防性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维护脏器功能,并采用早期切(?)自体微粒皮移植。结果表明:后5年败血症,毒血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治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7.
水不溶性药物的新型注射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不溶性药物或溶解性极差的药物制成注射液剂型,是医药科学家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水不溶性药物做成制剂的传统作法是使用增溶剂、去垢剂、以及或高或低pH值的溶液,而使用这些物质会明显增加药品的毒性。本文描述了水不溶性药物的新型注射制剂,其中使用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使水不溶性药物形成微型颗粒或超微型颗粒。这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很好,而且不增加药物本身的毒性。  相似文献   
68.
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操作中造成的微粒污染又是造成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微粒引起的输液反应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9.
125I-白蛋白-黄芪多糖毫微粒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液固化方法制备了125I-牛血清白蛋白-黄芪多糖毫微粒,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得粒径为(168±62)nm,小鼠口服毫微粒(148×108Bq/只)后,主要分布在肝、脾、肺中,而心、脑组织中有少量分布。微观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表明,毫微粒分布在肝脏的Kufers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以及在肺和脾脏的吞噬细胞中。实验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按血管外给药开放二室模型计算得代谢动力参数,Tmax为2.11h,Cmax为2.43×107Bq,t1/2为9.33h,曲线下面积为3.7×109Bq。  相似文献   
70.
输液生产过程 ,滤过系统是关键质控点。输液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病人健康 ,特别是输液中的微粒 ,能引起肉芽肿、静脉炎、血栓、血小板减少症、过敏反应等。有的甚至引起死亡。因此改进输液滤过系统 ,可减少输液中的微粒 ,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我们改进输液生产工艺操作流程 ,在浓配时 ,按原料用湿加法加 3g· L-1针用活性炭煮沸 2 0 mim。湿加法可以减少活性炭飞扬及对净化间的污染。再用快速冷却法 ,将药液冷到临界吸附温度 4 5℃~ 5 0℃时 ,用不锈钢钛棒过滤器加压反复循环数分钟 ,使滤棒形成滤层后 ,检查无漏炭 ,打开阀门 ,把滤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