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9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医药卫生   82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的9月  ̄1994年12月住院行眼小梁切除术的连续病人50例共64只眼,其中32只眼进行了较长期随访,观察眼压,视力、晶状体和滤枕形态,平均随访期为35.57月。结果 近期手术成功率93.7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不加经物控制眼压的有效率降低至46.87%,加用眼药后有效率为96.88%,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银杏叶制剂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6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后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20例(30只眼)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和维生素类药物,观察组患者20例(30只眼)在对照组患者口服药基础上服用银杏叶制剂.对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和VEP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视力、视野和VEP均有改善,观察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银杏叶制剂治疗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保护视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3.
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358例(399只眼)青光眼病例小梁切除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观察形状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小梁切除术未发生浅前房者,周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3.0%(P>0.05).Ⅰ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7.1%,中央丢失率为5.9%(P>0.05).Ⅱ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9.1%,中央丢失率为6.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Ⅲ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54.7%,中央丢失率为45.2%(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而浅前房是其损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Ⅲ度浅前房.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难治性青光眼30例应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在滤过性手术中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a的随访,视力不变27眼,下降1~2行3眼;术后眼压:出院时平均眼压1.72kPa,3月以上平均眼压(2.4±0.3)kPa。结论:在常规滤过手术中采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可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维护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全自动视野计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选择10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20眼)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还对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中各5例(10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青光眼组1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8例(16眼)行蓝黄视野(B/Y)、标准视野(W/W)检查。结果:PERG的异常率较高,PERG的潜伏期延长较敏感,mERG二阶反应黄斑区振幅下降,随离心度的增大,振幅逐渐变小,潜伏期延长,PVEP的P100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B/Y视野异常与W/W视野异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B/Y视野检查联合多种视功能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较敏感。早期诊断中的B/Y视野敏感性高;若眼压差大,眼底C/D未出现改变,则PERG可作为较敏感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86.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过去102例(112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开角型青光眼26例(29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的治疗经过。结果:112眼中术后24h有77眼前房形成,占68.8%,发生I型浅前房23眼,II型9眼,III型3眼,共占32.2%,其中5眼分别于术后2~4d变浅。荧光素试验发现结膜切口渗漏者3眼,有较明显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小眼球并发晶状体膨胀2眼,恶性青光眼1眼,均经相应处理后前房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率是较高的,但只要加强手术前后的治疗处理,术中仔细操作,多数浅前房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发生了浅前房只要处理及时和恰当,预后也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87.
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转变,基础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证实干扰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神经毒性的各环节均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由此可以推测通过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研究有望实现青光眼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lasertrabecularplasty,SLT)治疗各类型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glaucoma,OAG)降低眼内压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反应。方法对27例(52眼)多种类型开角型青光眼进行SLT治疗。所用设备为CoherentSelecta7000倍频Q-开关NdYAG双频激光仪。80个非重叠激光斑打击在颞侧180°范围小梁网,能量0.4~1.0mJ,激光斑400μm。术后观察眼内压和前房反应,时间为1d,1,6mo,1a。全部患者定期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底镜、房角镜、视野(Octopus视野仪)、海德堡共焦激光断层扫描仪,(HRT-ⅡONH)和眼前节生物超声(UBM)检查。结果患者术前眼压平均(26.87±2.6)mmHg,不同时期的眼压大部分改善,术后1a为(20.21±3.4)mmHg,下降幅度为(6.66±2.8)mmHg,相当于下降24.78%,有3眼为高眼压症,没有明显降压效果出现。2眼为发育性青光眼,术后5d内降眼压效果明显,但10d左右眼压回升到接近术前水平转为手术治疗。部分病例仍需配合局部降眼压药。视力、C/D比、房角镜无明显改变。1a视野检查,9眼有改善。结论SLT治疗多种类型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没有明显副作用和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滤过手术治疗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进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随访6~12(平均7.3)mo。结果18眼中16眼(89%)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最近一次随访,眼压在6~21mmHg者为14眼(78%),<6mmHg者1眼,>21mmHg者3眼。18眼中13眼(72%)形成滤过泡,5眼(28%)无明显滤过泡。术后前房少量积血2例,均在术后1wk内吸收,术后长期低眼压1例,此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滤过手术是治疗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玻璃体脱入到前房的病例。  相似文献   
90.
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3~18mo的随访,术后视力11眼(92%)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36.15±11.39)mmHg降至术后1a平均(13.21±4.98)mmH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眼压≤21mmHg者11眼(92%),其中9眼形成弥散性滤过泡,术后前房轻度变浅4眼,术后3~7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眼,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经济安全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