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9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医药卫生   82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眼灌注压对人视乳头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眼外负压吸引诱导的眼灌注压改变的条件下,正常人、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患者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NTG)的视乳头微循环的变化,探讨视乳头局部自身调节的幅度。方法正常人8例,POAG患者10例和NTG患者7例,采用眼外负压杯吸引诱导眼压升高,负压增加的幅度为30s50mmHg,同时测量眼压。采用HRF测量视乳头处血流量。将基础状态下视乳头血流值作为基础值,当眼压升高到30mmHg和40mmHg时,分别测量这两点视乳头微循环的血流值,在40mmHg后解除负压吸引,测量负压吸引解除后1min、5min时视乳头微循环的血流值。结果 三组视乳头的基础血流量无明显差异。当眼压升高到30mmHg时,正常组的血流量仍维持稳定,但POAG组和NTG组明显下降,POAG组下降幅度超过25%,NTG组下降幅度超过45%。当眼压升高到40mmHg,正常组视乳头血流量也出现明显下降,其中0NHF下降约30%,POAG组和NTG组下降更明显,POAG组下降幅度超过50%,NTG组下降幅度超过65%。在解除负压吸引后1min,正常组血流量增加的幅度约为31%,POAG组增加约19%,NTG组无明显增加。在负压解除后5min,三组视乳头血流基本恢复到基础状态。结论 正常组视乳头微循环有一定范围的自身调节幅度,可以耐受眼灌注压一定程度的改变,POAG组和NTG组自身调节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2.
李俊  褚仁远  沈颖  孙兴怀 《眼科研究》2004,22(4):399-402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时视乳头和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方法 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检测 8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5 0眼眼压控制在 2 2mmHg以下时视乳头和视网膜血流。结果 视乳头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10 4 3 5± 49 2 4,3 2 43 93± 15 89 72 ,8 3 8±3 0 7;筛板处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7 2 8± 4 18,10 8 5 5± 80 5 1,0 3 9± 0 2 5。盘沿处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2 0 2 1± 16 86,5 2 9 91± 5 2 0 74,1 68± 1 3 2 ;盘缘外视网膜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13 5 6± 5 97,2 5 7 90± 13 8 11,0 92± 0 46;视网膜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17 96±6 2 3 ,3 5 0 3 9± 179 82 ,1 2 3± 0 5 7;血管、筛板和视网膜的血容量、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和正常眼比较都有明显下降。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着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103.
t-PA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瀛  马佳  邵冬  刘英杰  刘祥龙 《眼科研究》2004,22(5):530-532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 ,将 76例 ( 86眼 )难治性青光眼分为用药组 42例 ( 4 4眼 )和对照组 3 4例 ( 4 2眼 )。用药组术中及术后均应用t PA ;对照组未用t PA。术后随访 18~ 48个月 (平均 3 6个月 )。采用寿命表分析法统计。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累计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眼毒性作用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 PA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滤过性手术失败的药物。至少可以在术后 3年内将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4.
龙琴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2004,6(4):233-234,23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伴有角膜高度散光的34例(34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白内障切口位置,同时保护原有滤过泡。观察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4W、12W、24W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3,0.010,0.(109,0.011);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选择不同位置切口所产生的手术性散光使切口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而使与其垂直轴向上屈光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高度散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2 4例2 4眼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上方巩膜瓣小梁切除。B组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原位小梁切除手术步骤同A组。结果 随访 3~ 6月 ,A组术前眼压为 ( 2 4.3 8± 6.2 1)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3 7± 3 .75 )mmHg。B组术前眼压为 ( 2 4.78± 5 .62 )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46± 3 .80 )mmHg( 1mmHg =0 .13 3kPa)。术后视力≥ 0 .5者A组 10眼 ( 83 .3 % ) ,B组 9眼 ( 75 0 % )。两种方法术后眼压、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度、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手术能在稳定控制眼压的同时改善患者视力 ,两种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77例 ( 88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 :透明质酸钠组 3 2例 ( 4 1眼 )行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后再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45例 ( 4 7眼 )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透明质酸钠组 12 2 0 % ( 5 /4 1) ,对照组 3 1 91% ( 15 /4 7) ,两组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成功率透明质酸钠97 5 6% ( 4 0 /11) ,对照组 89 3 6% ( 4 2 /4 7) ,两组比较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7.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确诊时各指标间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pressureglaucoma ,NPG)患者确诊时的临床表现 ,探讨各指标间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0 5例NPG患者 ,分析眼压曲线的平均状态、波动幅度和双眼对称性 ,观察视野和眼底C/D垂直径比值、盘沿缩窄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改变。结果 眼压曲线双眼对称 ,总体波动水平位于 16mmHg上下 ,最高值在 10AM ,最低值在 10PM ,但10PM最低值高于年龄可比的正常人群的平均眼压 (P <0 0 1)。单值眼压分布位于 10~ 2 1mmHg ,峰值与谷值相差约 4mmHg。视野在 5 5例患者为单眼损害 ,在 14 9眼的视野损害中 ,绝大多数损害形态和部位与眼压升高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hp -POAG)相符合 ,但旁中心损害侵入中心固视区者约占 2 2 % ,而在轻度损害中约占 1/3。眼底C/D值右眼为 0 77± 0 15 ,左眼为 0 71± 0 16,二者均大于一般群体上限和早期hp -POAG患者的C/D值 (P <0 0 1) ,但在不同程度损害的视野中差异不显著 (P >0 10 ) ,盘沿缩窄和RNFL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以上和 60 %以上 ,二者差异不显著 (P>0 0 5 )。结论 NPG患者的眼压在绝对值、波动幅度和双眼对称性上均与正常眼压各指标相一致 ,对诊断无定性价值。确诊时眼底C/D值大于早期hp -POAG的C/D值 ,盘沿缩窄和RNFL缺损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蓝 -黄视野计 (blue- on- yellow perim etry,B/ Y)又称短波长视野计 (short- 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 etry,SWAP)与标准的白色视野计 (white- on- white perimetry,W/ W)在早期青光眼视野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 Hum phrey- - 75 0型全自动视野计 C- 30 - 2全阈值检测程序对 2 0例 (4 0只眼 )正常人、2 0例 (36只眼 )可疑青光眼、18例 (32只眼 )确诊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分别进行 W/ W与 B/ Y的视野检查。结果 正常人、可疑青光眼、早期青光眼 B/ Y检测的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 (MS)低于 W/ W检测的结果 ,两者有显著性意义 (t=11.6 8,P <0 .0 1;t=14 .0 1,P <0 .0 1;t=14 .6 8,P <0 .0 1)。B/ Y检测光敏感度缺损均值 (MD)与 W/ W检测的结果 ,正常人组无显著性意义 (t=1.0 4 ,P <0 .0 1) ,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 (t=4 .88,P <0 .0 1;t=3.378,P <0 .0 1)。W/ W检查正常人组与可疑性青光眼的 MS差别无显著意义 (t=2 .5 4 ,P >0 .0 1) ,B/ Y有显著意义 (t=5 .5 7,P <0 .0 1)。两组的 MD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t=3.16 ,P <0 .0 1,t=6 .2 6 ,P <0 .0 1) ;W/ W与 B/ Y检查正常人组与早期青光眼组的 MS差别有显著意义 (t=6 .4 7,P <0 .0 ;t=10 .19,P  相似文献   
109.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HRF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tensionglaucoma ,NTG )患者眼底血流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海德堡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 (heidelbergretinaflowmeter ,HRF)检测了NTG患者 ( 18例 3 6眼 )的视盘筛板及视盘旁颞侧、鼻侧视网膜血流参数。Octopus 10 1视野计检测 3 0°中心视野。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与正常人眼底血流参数比较 ,NTG患者筛板及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血流量、血流速、红细胞移动速率 ,鼻侧视盘旁视网膜血流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NTG患者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血流速、红细胞移动速率较鼻侧明显降低(P <0 0 1)。NTG患者筛板血流量与眼压呈正相关 (P <0 0 1) ;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血流量与眼压及屈光度呈正相关 (P <0 0 5 ) ;筛板血流速、红细胞移动速率与屈光度呈正相关 (P <0 0 5 )。鼻侧视盘旁视网膜血流量、颞侧及鼻侧视盘旁视网膜血流速、红细胞移动速率与屈光度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NTG患者眼底血流量较正常人低 ,支持微循环障碍 (血管学说 )在NTG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屈光度是影响NTG患者眼底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