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分离培养的耐亚胺培南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在老干部病房、ICU和呼吸科比普通病房更加严重,耐药组泌尿道及呼吸机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选择抗菌药物的范围很窄,只有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212.
213.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后续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44例为对象.这些患者经过3d的初始治疗透析液仍未清亮,细菌培养结果是革兰阴性杆菌或阴性,其中13例次采用头孢他啶治疗;36例次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  相似文献   
214.
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MP)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泵抑制剂检测外排泵,鉴定β-内酰胺酶(Bla)表型和测定等电点(pI),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121株IMP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6.5%~100.0%,102株产6种、3种和4种不同pI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92株PCR扩增检出blaTEM、blaSHV、blaCTX-M、blaKPC、blaPER、blaOXA-23、blaDHA、blaampC、blaMIR、blaIMP、blaVIM等基因,75株外排泵阳性,98株菌膜蛋白基因缺失,108株存在≥2种耐药机制。结论临床耐IMP革兰阴性菌存在多药耐药性和多种耐药机制,应注意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215.
目的研究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并鉴定的400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厄他培南的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褪色沙雷菌对厄他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6.0%、60.0%、92.0%、95.0%、93.0%、93.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2.0%、74.0%、92.0%、97.5%、86.7%、100.0%;美罗培南分别为96.0%、78.0%、96.0%、95.0%、70.0%、93.3%。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某些菌株已有较高的耐药性发生,临床应重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检测,以减缓耐药性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16.
We studied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imipenem, levofloxacin and gentamici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s of 175 patients in a hospital in Japan. Imipenem resist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transfer from another hospital, and receiving antifungal medication. Gentamicin resist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 administration of a penicillin. No specific risk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levofloxaci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2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基因型,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筛选出产MBLs的菌株,并用PCR检测MBLs的基因和OprD2基因。结果 76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6株产MBLs(检出率21.1%),其中VIM-2型13株(检出率17.1%),IMP-1型3株(检出率3.9%),孔蛋白OprD2缺失51株﹙检出率75%﹚。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存在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产生VIM-2型和IMP-1型MBLs菌株在本院有一定的流行,应密切监测其耐药变化。  相似文献   
218.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方法:将2008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500mg静脉滴注,每6小时一次;5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结果:A组、B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c组,P均〈0.05;但A组、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有良好疗效,使用方法以500mg,静脉滴注,每6小时一次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219.
徐婉婷 《齐鲁药事》2013,(12):697-699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粉针剂中亚胺培南的含量。方法首先使用亚胺培南标准品梯度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利用标准曲线测定样品含量。结果标准品溶液浓度在109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2.558X-0.005,r2=0.995,使用待测样品检测的试验结果,可经受稳定性和重复性检验。结论本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粉针剂的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测定粉针剂中亚胺培南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0.
官堂明  马晓鹂 《中国药房》2012,(44):4193-4196
目的:系统评价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LRT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截至2011年12月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随机对照治疗中、重度LRTIs的文献,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筛选,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总共9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阿培南在中、重度LRTIs治疗中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OR=1.53,95%CI(1.09,2.14),P=0.01],细菌清除率亦显著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OR=2.05,95%CI(1.31,3.23),P=0.002];二者临床痊愈率[OR=1.19,95%CI(0.90,1.59),P=0.22]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70,95%C(I0.41,1.18),P=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比阿培南在中、重度LRTIs治疗中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