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58篇
  免费   872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医药卫生   24695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666篇
  2019年   733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076篇
  2012年   1359篇
  2011年   1315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263篇
  2006年   1245篇
  2005年   1316篇
  2004年   1078篇
  2003年   986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717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406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2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支气管扩张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确诊所需时间1个月~8年,病因以感染为主,其次为免疫力异常,胸片检查3例提示局部密度增高影(10.7%),肺部CT均提示支气管扩张。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症状不典型,病程迁延,肺部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检查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作用不大,但可帮助确定有无异物或气道畸形,肺功能检查可提示疾病严重程度。治疗主要是预防并控制感染,经验性治疗可首先考虑大环内酯类,必要时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确诊率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尿频、尿急、尿痛伴或不伴下腹部、盆腔疼痛或血尿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膀胱容量变小、膀胱壁增厚或可伴有上尿路积水为主要改变,戒食氯胺酮及碱化利多卡因结合膀胱水扩张等综合治疗为主要方法。结论对不明原因明显下尿路症状而治疗效果不佳的年轻患者,应考虑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可能,系统追问病史有助于诊断,多手段综合治疗对缓解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 1年6月~2014年2月行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的患者113例共120眼.结果 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结合术中注入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更加降低了泪道逆行性置管的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又提高了整体手术成功率,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分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接收的136例符合引产指征的的足月妊娠初产妇,根据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于宫颈评分后给予0.5%缩宫素,潜伏期给予间苯三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放置Cook双球囊。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宫颈 Bishop评分;干预12 h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宫颈 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 h内临产、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第二产程外,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能够提高宫颈 Bishop评分,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立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8例支气管结核性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治疗,治疗组行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所需扩张次数。结果对照组平均扩张(4.92±0.79)次,治疗组平均扩张(2.69±0.95)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7.
球囊阻断经逆行静脉闭塞术(balloon retrograde venous occlusion,BRTO)是治疗胃肾分流的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能有效防止异位栓塞[1-3],但是,逆行静脉注射硬化剂可能存在胃底静脉曲张消失不完全,需再次胃镜下注射治疗[4]。单纯胃镜下注射硬化治疗,由于存在分流通道,异位栓塞的风险较高。因此,我们采用了改良球囊逆行静脉阻断术联合胃镜下注射硬化治疗胃肾分流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系统性地评价单用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与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9个研究,共848例患者,其中EPBD组432例,EST+EPBD组416例,Meta分析显示,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单用EPBD患者[MD=2.27,95%CI(1.15,4.49),P=0.02],且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也较单用EPBD短[MD=-1.04,95%CI(-2.00,-0.09),P=0.03]。但两者在总取石成功率[OR=1.42,95%CI(0.80,2.51),P=0.23]、机械碎石率[MD=0.76,95%CI(0.47,1.21),P=0.25]、并发症[MD=0.90,95%CI(0.60,1.35),P=0.60]方面是相似的。结论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时,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其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用EPBD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的8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操作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按照传统孙氏手术方式处理主动脉弓部,在肛温25℃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改良组采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在肛温30℃停循环,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后立即恢复全流量灌注。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比较,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传统组(55例)术后死亡4例,改良组(26例)死亡1例。术后昏迷、截瘫、CRRT使用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传统组显著多于改良组。传统组与改良组的停循环时间[26.6±2.1&2.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4±22.6&101.2±13.6min]、体外循环时间[222.2±35.8&187.7±36min]、手术时间[482.4±36.1min&101.2±13.6min]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的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6.7±3.4 U) &(3.6±3.7 U)]、术后清醒时间[(17.6±9.8h)&(7.2±4.3h)]、机械辅助通气时间[(61.1±13.3 h) &(31.0±9.4 h)]、 ICU停留时间[(5.5±1.6d)&(3.1±1.1 d)]、住院时间[(20.8±2.1d)&(12.7±2.4d)]、术后肾功能改变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恢复优于传统组。结论:采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能明显缩短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输血,术后康复快及可以更好的保护全身脏器,在合适病例中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淀粉酶(AMS)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0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0例接受EST治疗,另60例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结果 在术后7 d,联合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为(7.8±1.4)×109/L,与对照组的(7.6±1.2)×109/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OX-2水平为(45.3±11.7)ng/mL,与对照组的(49.6±15.2)ng/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4±0.3)μg/L,与对照组的(0.4±0.2)μ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8.7±2.9)mg/L,与对照组的(8.4±3.2)m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0.5±0.2)ng/mL,与对照组的(0.5±0.2)ng/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S水平为(60.1±16.7)U/L,与对照组的(58.7±15.3)U/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31.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机械碎石率为5.0%和结石复发率为3.3%, 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和15.0%,P<0.05)。结论 EST联合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能一次取净结石,而在EPBD的协助下不会加剧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结石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