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96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了解焦作市集体儿童十年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纵向比较方法,回顾焦作市2001~2010年集体儿童体格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1~ 2010年焦作市集体儿童身高(身长)体重达均值率和达标率营养不良(低体重、发育迟缓、贫血)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焦作市集体儿童营养状况有所提高,但肥胖儿的增多应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建立健全托幼机构管理制度,依法加强管理监督.  相似文献   
72.
目的回顾性分析1981—1991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924例次)的临床资料,以了解近20年以上两所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构成和流行趋势,并比较北京、新疆两地区心血管疾病构成的差别。方法根据患者出院第一诊断,统计各类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和病死率。结果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升高,先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降低,高血压病、心肌炎前后10年无显著性差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升高,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降低,先心病、心肌病前后10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高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先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所占比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高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南通市通州区2015-2020年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预测糖尿病死亡率的近期趋势,为糖尿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居民死因监测系统糖尿病死亡报告数据,分析通州区2015-2020年糖尿病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潜在减寿率(PYLLR)和早死概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糖...  相似文献   
74.
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环境的变化,肺癌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居民的健康.本研究描述并分析南通市1999-2008年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肺癌的预防与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9-2008年南通市居民的死因监测资料,按年龄、性别计算粗死亡率和中调率,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检验分析南通市肺癌近10年流行趋势.结果:1999-2008年南通市居民肺癌平均粗死亡率为39.98/10万,中调率为26.59/10万,世调率为26.39/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55.82/10万比24.61/10万,x2=4 712,P<0.001).10年间,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为5.57%,中调率上升不明显,APC为1.41%.女性肺癌在恶性肿瘤疾病谱中上升明显,由第4位上升到第1位.老年人(65岁以上)肺癌粗死亡率及中调率均上升,APC分别为2.63%和2.22%.结论:南通市肺癌粗死亡率上升可能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肺癌的预防与控制应成为南通市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5.
巴中市人民医院5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近5年来住院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7年住院患者死亡病案首页资料及统计报表,对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病因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5年来我院共有831例死亡患者,其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2∶ 1. 5岁以下婴幼儿及30岁以上人员死亡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60岁以上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66%.对于死亡病因的归结,循环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居第1位,占22.6%;其次是损伤中毒,占19.3%;第3是恶性肿瘤,占14.92%;第4是呼吸系统疾病,占10.35%.以上4类疾病已成为危害该地区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结论 我院死亡患者存在年龄、性别及死亡病因差别.依据死亡特征,对高危人群做好防治保健工作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山东省1970-2005年肿瘤变化趋势.方法 分析山东省1970-1974、1985-1989、1990-1992和2004-2005年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除1985-1989年为山东省组织的调查外,其余3次都是全国调查资料的一部分),1985-2005年3次抽样调查点的选择依据1970-1974年资料进行评估其代表性,观察指标为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变化速率.结果 山东省肿瘤死亡率2005年比1970年上升了143.15%.标化率分析显示1970-1984年间年增长速率为0.54%,1985-1992年为1.24%,而1992年以后上升速率为0.18%.2004-2005年前8位主要恶性肿瘤位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白血病、乳腺癌和宫颈癌,其中肺癌由第4位上升为首位,宫颈癌由第5位下降为第8位.主要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和宫颈癌呈逐年下降,胃癌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其余则为逐年上升趋势.城市人群肺癌和乳腺癌高于农村,而胃癌和食管癌低于农村人群.结论 35年中山东省肿瘤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恶性肿瘤死因谱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7.
袁凤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242-243
目的:分析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的新变化,总结其处理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2002~2008年53例医疗纠纷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结果:2002—2008年医疗纠纷发生数量和赔付额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3年是其快速递增期。53例医疗纠纷基本得到了合理的解决,社会满意度较高。结论:新时期医院医疗纠纷明显增加,处理难度加大,但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真正从医院、患者和社会三方面采取恰当合理的防范与处理措施,就会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根据1970~2005年山东省死因监测资料分析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70~2005年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宫颈癌死亡率和1966年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70~2005年山东省宫颈癌的死亡率以每年18.01%的速率持续下降,由1970~1974年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跌至第八位.结论 1970~2005年山东省死亡监测资料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并不排除日后宫颈癌发病率会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探讨丽江市1983~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市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3~2007年全市传染病历年波动在143.98~3701.33/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总体呈直线下降趋势;各年代发病均以肠道传染病为主,也呈下降趋势,构成比由73.07%下降到41.78%,2000年以来传染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构成比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6.97%,呼吸道传染病虽然下降明显,但构成比变化不大.80年代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痢疾、麻疹、百日咳、病毒性肝炎、伤寒,90年代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淋病,2000年以后则演变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无论如何变化,痢疾、病毒性肝炎、麻疹3种疾病始终保持在前5位中.[结论]丽江市传染病自90年代以来发病率呈平稳态势.疾病谱虽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占较大比重,传染病控制仍然是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应适时调整防病策略,加大控制力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广东省1996~2003年性病患者年龄、学历与职业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广东省21地市每月法定上报的性病疫情报表,对年龄、学历与职业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年龄以20~和30~段为主,0~段呈上升趋势;文化程度分布主要以中学和小学为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性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干职和无/待业人群有不断上升趋势.结论:性病发病向着低龄化,高学历,高素质职业方向发展,应引起各级性病防治部门的重视,加强对这类人群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大主动监测力度,有效降低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