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工业技术   16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81.
82.
双基地声纳作用距离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双基地声纳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作用距离的估算和分析比较。在特定的情况下,计算表明,双基地声纳作用距离比单基地声纳作用距离可提高4~8倍。  相似文献   
83.
完成了一种基于TransputerT-800芯片的全数字式空气声纳试验系统,并用CBF、MUSIC、WSF算法进行了实测数据分析对比研究,证明实验环境中MUSIC算法、WSF算法确有很好的方位分辨和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84.
宋爱国 《电子学报》1999,27(10):65-69
提出一种新颖的隐节点可调的变结构径向基函数,并应用进化规划最优地确定和调节变结构径向基函数网络隐层节点的数目及其核函数的中心和宽度,从而使网络具有在线学习和记忆新的目标模式的功能,并将该网络应用于被动声纳目标的识别和在线学习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进化规划的变结构径向基函数网络不仅了网络的泛化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垢解决传统神经网络技术在被动声纳目标识别过程中在线学习会造成原有记忆遗忘的困难。  相似文献   
85.
用ADSP21020 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声纳数字信号处理机,使传统的声纳数字信号处理机大为简化,仅用3 片ADSP2102 芯片,再配上外围电路,即可实现对48 波束、32kHz 采样速率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至后置分机或显示控制台。研究结果表明,ADSP210XX系列DSP芯片特别适合于多路数字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86.
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鱼雷可靠性鉴定试验中,部分实航鱼雷的系统配置是变化的,直接用全雷实航试验信息进行可靠性评定的方法已不适用。针对此问题,该文利用系统可靠性评定方法,首先分别统计各分系统的实航试验信息,剔除不属于鱼雷分系统的可靠性试验信息,然后将分系统可靠性试验信息折合为全雷可靠性信息,再与正常配置的全雷实航信息综合,根据综合结果可较准确地评定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  相似文献   
87.
一种潜艇使用自航式声诱饵防御2枚声自导鱼雷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孟范栋 《鱼雷技术》2006,14(3):58-61
现代潜艇作战对多枚鱼雷的防御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在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原理的基础上对潜艇使用自航式声诱饵防御2枚声自导鱼雷的一次转角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带有未确定性参数的诱饵一次转角的数学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得到模型参数与潜艇防御成功概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潜艇一次转角后的航向与优先考虑权值大的鱼雷的航向垂直时,其防御成功概率最高,这说明诱饵选择一次转角后的航向与对潜艇威胁大的鱼雷的来向垂直的航向防御效果比其他航向要好。  相似文献   
88.
A novel,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vision based range measurements with uncalibrated cameras is presented. Required parameters are the image size, the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two different image frames of the same scene and the field of view of the camera(s). Range measurements acquired using ultrasonic sensors and a vision system have been used to navigate a mobile robot around known colored obstacles in an indoor environment. Both sonar sensors and cameras are activated and they operate simultaneously in parallel to obtain range measurements from common search areas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the mobile robot.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a parallel stereoscopic, rotated and mono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uncalibrated cameras confirm that the maximum computational error (as well as the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range measurements using the vision system for obstacles lying at a distance of 27–800 cm from the robot, is smaller compared to other similar, even more advanced and state-of-the-art existing approaches, reported in Rajagopalan (IEEE Trans. Pattern Anal. Mach. Intell., 28(11): 1521–1525, 2004), Mudenagudi and Chaudhuri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1: 483–488, 1999), Umeda and Takahashi (Proceedings of IEEE ICRA, pp. 3215–3220, April 2000), Jiang and Weymouth (Proceedings of IEEE CVPR, pp. 250–255, June 1989), Lai, Fu, and Chang (IEEE Trans. Pattern Anal. Mach. Intell., 14(4):405–411, 1992), Malis and Rives (Proceedings of IEEE ICRA, pp. 1056–1061, 2003), Derrouich, Izumida, and Shiiya (IEEE Annual Conference on IECON, 3: 2191–2196, Nov. 2002).  相似文献   
89.
因果关联法是当前报警关联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基础在于判断两条报警之间的关联性.然而,此项研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判别报警之间的间接联系.因此,首先对报警关联的一般方法进行形式化描述,以此阐述传统的因果关联算法存在的局限性,并分析存在隐含约束关系时关联的难点所在,讨论各种隐含约束关系的存在形式,最终提出针对隐含约束关系的报警关联判别算法(CDAIR),特别是针对时间约束、定位约束和访问控制约束的判别方法.对该算法给出了相应实验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基于多波束前视声纳的AUV实时避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海  边信黔  常宗虎 《机器人》2007,29(1):82-87
在未知海洋环境下的远程航海过程中,基于前视声纳的避障能力是AUV(自治式水下机器人)的一个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束前视声纳的实时避障专家系统.介绍了声纳特性以及障碍物描述方法,给出了避障专家系统的结构,说明了避障专家系统的决策过程.结合当前任务执行信息设计了专家系统知识库,针对声纳图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以给出避障和重规划指令的推理机.最后,通过湖试对AUV避障专家系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