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医药卫生   14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72.
黄芩苷金属离子配合物药效学作用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针对中药黄芩的研究持续升温,国内外学者就黄苓的药理作用在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作了大量研究,而且多以黄苓活性成分提取为基础,针对某一特定成分及其变体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黄苓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细胞凋亡等方面。本文拟从黄苓成分中具有代表性的黄苓苷入手,介绍国内外针对其药效学作用的研究概况,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测定甲麻芩苷那敏片中3组分(盐酸甲基麻黄碱、黄芩苷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反相离子对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Inertsil ODS-3(250mm×4.6mm,5μm,柱温30℃),以[0.2%辛烷磺酸钠溶液-三乙胺(100∶0.2,磷酸调节pH至4.3)]-甲醇(50∶50)为流动相A,以甲醇为流动相B,流动相B的比例由1%~98%匀速递增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盐酸甲基麻黄碱、黄芩苷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5μg(r=0.9998),0.3~17μg(r=1.000)和0.01~0.5μg(r=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1.3%)、99.9%(RSD=1.1%)和99.6%(RSD=1.2%)。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简单、迅速,可用于甲麻芩苷那敏片中3组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4.
雷鹏  刘韶  李新中  徐平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31-132,137
目的建立黄芩配方颗粒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配方颗粒中黄芩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C18(4.6×250m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65∶35);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黄芩苷在0.215~2.1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黄芩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黄连解毒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薄层层析和显微鉴别对黄连解毒丸进行定性研究,并测定其盐酸小檗碱和黄芩甙的含量。建议本法用于黄连解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6.
对痰热咳嗽冲剂中黄芩、浙贝母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采用酸化后用醋酸乙酯提取黄芩甙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及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方法,对成药及药材黄芩甙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77.
黄芩水提取工艺中黄芩苷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黄芩中的化学成分黄芩苷在水提取工艺中降解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检测不同温度浸泡处理后的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药材在20℃浸泡时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30℃、40℃条件下浸泡处理,2~24 h内黄芩苷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在以水为溶媒提取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时,宜在60℃以上条件下浸泡处理,可减少黄芩苷的降解,提高黄芩苷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78.
丙二醇用量对湿疹喷雾剂透皮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湿疹喷雾剂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增强疗效。方法采用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大鼠腹皮作透皮试验,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本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的丙二醇对黄芩苷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各种浓度的丙二醇累积渗透百分率达5%所需时间T5由短(快)到长(慢)顺序为8.0%、7.0%、5.0%、6.0%、15.0%、10.0%;经皮渗透5小时内累积渗透百分率Q5h由大到小依次为7.0%、6.0%、5.0%、8.0%、15.0%、10.0%。结论丙二醇在湿疹喷雾剂中促渗作用最佳浓度为体积分数的7.0%-8.0%。  相似文献   
79.
 目的在离体水平,探讨黄芩苷对缺氧缺糖/再灌注(OGD/RP)诱导的脑片及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离体脑片OGD/RP模型中,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产物白评价脑片活性;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OGD/RP模型中,以噻唑蓝(MTT)还原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神经元活性变化,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DCF-DA)测定细胞内自由基水平。观察不同时间给予黄芩苷对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在脑片,全程给药和OGD时给予黄芩苷0.01~1μmol·L-1,再灌注时给予黄芩苷0.1~1μmol·L-1,可显著减轻损伤。在神经元,全程给予黄芩苷0.1~1μmol·L-1可减轻神经元损伤,并降低神经元内自由基水平升高。结论黄芩苷对OGD/RP损伤有浓度依赖性保护作用,再灌注时给药亦有效,其作用至少部分与抗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消痤丸(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柴胡,黄芩,石斛,龙胆,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痤丸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176-0.88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11%,RSD为1.7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消痤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