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医药卫生   14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确立HPLC法测定慢性咽炎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1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05~0.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9.9%,RSD 1.0%。结论方法简单可行,可控制慢性咽炎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2.
黄芩苷对化疗药物所致小鼠免疫低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化疗药物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ig给予黄芩苷40,20,10 mg/k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分布,常规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量,观察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黄芩苷能够提升免疫低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并改善化疗药物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芩苷对化疗所致的免疫低下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测定小蝴蝶树皮中黄芩苷和白杨素的反相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 Phenomenex ODS 3(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睛-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10 min,乙腈-0.2%磷酸溶液比例(25:75);10~25 min 乙腈-0.2%磷酸溶液比例由(25:75)→(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8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白杨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3~7.55 mg(r=0.9999)和0.01~2.21 mg(r=0.9999);黄芩苷、白杨素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6.8%和97.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木蝴蝶树皮的进一步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乙肝解毒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以有效控制该制剂黄芩苷的质量。方法:采用 VP-ODS(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50:5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 nm;柱温28℃;流速1.0 mL·min~(-1)。结果:黄芩苷在6.05~121.0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95%),精密度可靠(RSD=0.7%),样品在24 h 内稳定。结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用于乙肝解毒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清开灵分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胆酸、猪去氧胆酸、栀子、金银花、黄芩苷进行鉴别;用HPLC法考察了溶出度并对制剂主要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胆酸、猪去氧胆酸、栀子苷、绿原酸、黄芩苷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识别;黄芩苷的含量限度规定为不得少于9.0mg片/。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6.
HPCE法同时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3个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蒋晔  孙捷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33-13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麻黄碱、黄芩苷和甘草酸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HPCE)。方法: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器测定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电泳条件:以未涂层弹性融硅毛细管(50μm×50 cm,有效分离长度45 cm)为分离通道,25 mmol.L-1硼砂缓冲液(pH 8.60)作为电泳介质,压力进样,进样时间6 s,运行电压10 kV,电泳温度25℃,检测波长192 nm。结果:麻黄碱、黄芩苷、甘草酸分别在0.004~0.225,0.024~1.50,0.021~1.33 mg.mL-1线性关系良好,三者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8.4%,97.1%。结论:HPCE法同时测定了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麻黄碱、黄芩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香莲化滞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在0~25min内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黄芩苷在0.304~3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为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为1.1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对控制香莲化滞片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8.
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淑芳  孙一铭  雷桅  杨蕊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69-1672
目的:建立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ofaciens 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的茎段,获得毛状根,并得到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及利用HPLC进行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入粘毛黄芩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茎段8 d后,毛状根陆续在其伤口处产生,28 d时幼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81%。1/2 MS液体培养32 d后毛状根干重增加了17.42倍,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分别增加了21.60,25.56倍。结论:粘毛黄芩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膜分离法用于银黄复方有效部位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膜分离技术用于银黄复方有效部位提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两级超滤和一级纳滤对银黄水煎液进行分离、浓缩,用HPLC法检测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蒽酮试剂比色法检测多糖含量。结果最终分离液多糖含量为3.41mg/mL,黄芩苷和绿原酸从原液的转移率分别为77.24%、79.02%。结论膜分离方法用于银黄水煎液有效部位的分离,保留了包括多糖在内的多种活性成分,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栀子苷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Nova-PakC18(3.9 mm×150 mm,4μm)为分析柱,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和101.2%,RSD分别为1.6%和2.0%(n=9);栀子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50~2.5μg(r=0.9999)和0.21~1.26μg(r=0.9994)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准确性、重复性好,可作为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