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439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2.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3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h ET及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降低幅度更大(P<0.01),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h B组仍低于A组(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A(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结论: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上腹部手术病人疼痛、改善循环功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后ET及ANP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病人恢复,且PCEA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3.
背景 疼痛是困扰人类最严重的临床问题之一.在临床上,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广泛应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镇静、镇痛. 目的 探讨Dex用于围手术期镇痛是否具有显著优势. 内容 Dex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或辅助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延长麻醉药的镇痛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副作用等作用,尤其是一些特殊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如产科麻醉和小儿麻醉. 趋向 Dex围手术期镇痛最佳的用药时机、方法以及患者的选择尚需更多的研究去证实.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老年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体重45~85 kg,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0.4μg/ml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1组)和0.6 μg/ml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2组).DS1组和DS2组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分别静脉输注浓度为0.4和0.6μg/ml的右美托咪啶0.1 ml/kg,SGB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15 min.给予0.5%罗哌卡因8~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维持时间.记录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4和8周时,行VAS评分,0~3分为镇痛满意,计算镇痛满意率.结果 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GB组比较,DS1组和DS2组阻滞维持时间延长,治疗后2、4和8周时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DS1组和DS2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和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相比,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5.
地塞米松减少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双盲选择 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 (n =41)在手术后静注Dex 8mg ,对照组病人 (n=46 )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在手术后 2 4小时内 ,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 6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 43 5 % (P <0 0 1)。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Dex也不影响手术后硬膜外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 预防性静脉注射Dex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人250例,河南籍,汉族,年龄20~5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IL-1β-511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病人清醒后行VAS评分,当VAS评分>3分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直至VAS评分≤3分时开始PCIA,维持VAS≤3分.记录PCIA 24 h内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三组PCIA 24 h内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不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提示术后24 h内的疼痛与炎性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187.
Wan XH  Huang QQ  Su MX  Wan LJ  Huang H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200-1202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芬太尼不同配伍用于连续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并发症及安全陛。方法1600例行连续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按所用镇痛药物配伍不同分为:0.1%布比卡因+5μg/ml芬太尼组(B组,n=920)和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组(R组,n=680)。对两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及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并发症和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R组明显高于B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高于R组(P〉0.05)。两组内年龄≥60岁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女性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腰段硬膜外镇痛患者下肢乏力或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患者(P〈0.05)。结论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芬太尼不同配伍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连续术后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组并发症较少,并发症的发生与镇痛药物、年龄、性别及硬膜外置管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8.
Introduction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 analgesia is a modification of conventional epidural analgesia that involves the intentional puncture of the dura with a spinal needle through the needle placed in the epidural space, without a medication being injected intrathecally. There have been contradictory findings regarding better analgesia and better block quality.Method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done to identif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comparing DPE with epidural analgesia. The risk of bias was assessed with the Cochrane tool. Risk ratio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calculated.ResultsFive RCTs including 581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One RCT on caesarean section was excluded. Single studies suggested slightly better analgesia by finding a median time to achieve sufficient analgesia of two minutes less in the DPE group, a higher number of women having a pain score <10/100 at 20 min,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epidural top-ups and better sacral spread. The studies did not show a difference between DPE and epidural analgesia for catheter replacement or manipulation rates, the incidence of intravascular placement or unilateral block.ConclusionThere is a lack of clear evidence on either the benefits or the risks of the DPE technique, such that a recommendation for or against its routine use is premature. Two of the three studies showing a beneficial effect of DPE came from the same institution and re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by other groups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89.
为比较帕瑞昔布钠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将肛肠病术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手术结束时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舒芬太尼1.00pg/ml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12h后帕瑞昔布钠组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单纯应用舒芬太尼1.50μg/ml行PCIA。观察两组病人术后2,4,6,12h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镇痛的补救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舒芬太尼用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术后24h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12h和24h 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肛肠病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Ⅰ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Ⅱ组)、单纯吗啡组(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测定T细胞分化抗原(CD3 )、辅助性T细胞(CD4 )、抑制性T细胞(CD8 )、CD4 /CD8 表达及淋巴细胞(Lcell)总数。结果Lcell总数三组T2时均低于T1时(P<0·01),Ⅲ组T3时与T1时比较仍明显减少(P<0·05),CD4 Ⅲ组T2时明显低于T1时(P<0·05)。CD3 在T2时Ⅲ组与Ⅰ组比明显减少(P<0·05),CD4 在T1时Ⅲ、Ⅱ组与Ⅰ组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组免疫系统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