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0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医药卫生   2659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901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461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530篇
  2007年   1595篇
  2006年   1569篇
  2005年   1578篇
  2004年   1143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895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730篇
  1998年   655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56篇
  1995年   694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408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连续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6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4组:急性乙型肝炎组(40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组(1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失代偿期(14例);对照组(30名)为健康查体者。采用微电脑自动测定系统对其血浆Fbg水平与功能进行系列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急性乙肝组Fbg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Fbg的各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反应迟滞时间、功能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各类型肝病中进行纤维蛋白原系列检测,能反映患者肝功能受损时所涉及的凝血功能变化,对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912.
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FI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为探讨这四种病原体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分布,选取四类不同人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913.
联检C100—3抗体,第2代抗体与HCV RNA诊断丙型肝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通市不同人群770例份血清联合检测C100-3抗体和第2代抗体,并对其中抗-HCV阳性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用多聚酶链反应(RCR)法检测了HCV RNA。在89例急性肝炎中。检出的14例急性丙型肝炎(丙肝)HCV RNA全数阳性,第2代抗体2例阳性,C100-3抗体均阴性。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230例共检出HCV感染24例(10.4%),451例献血员检出丙肝3例(0.7%),以上两组  相似文献   
914.
目的探讨早期抗病毒治疗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携带乙肝病毒皮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肝降酶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皮肌炎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转氨酶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携带乙肝病毒皮肌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转氨酶、控制病毒。  相似文献   
915.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治疗者HIV、HCV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门诊2008年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303名吸毒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受治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状况和不同特征之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南山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73.88%(198/268)的受治者至少感染HIV、HCV和梅毒3种病毒中的1种,其中HIV的感染率为5.26%(14/266)、HCV的感染率为70.72%(186/263)、梅毒的感染率为7.34%(19/259)。HIV和HCV双重感染率为3.82%(10/262),HIV和梅毒双重感染率为0.39%(1/259),HCV与梅毒双重感染率为4.28%(11/257)。HIV感染率在不同吸毒方式、是否共用注射器、不同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特征受治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注射吸毒(11.4%)和共用注射器者(66.7%)以及小学或文盲者(11.8%)、未婚者(9.2%)HIV感染率较高。HCV感染率在不同吸毒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注射吸毒者阳性率最高为88.6%(70/79)。梅毒感染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者HIV、HCV和梅毒感染率略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合并感染率较高,对该人群应加强HCV和梅毒的筛查,积极开展感染者转诊治疗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16.
目的:了解余姚市新型毒品滥用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2012年6-12月对余姚市看守所350名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45份,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梅毒及HCV。结果345名新型毒品滥用者中,有16.23%的人采用混合吸食,4.34%的人存在注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使用后发生性行为的占60.08%;在过去一年中,性伴数在1~8人不等;仅12.28%的人每次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率分别是0.29%、6.09%和3.77%。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以非注射吸毒为主,在毒品作用下易发生无保护性的性行为,是艾滋病和性病传播的潜在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17.
目的探讨与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5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按肝功能情况分组,其中肝功能正常组200例,肝功能异常组50例,选择同期医院正常妊娠100名产妇为对照组;探讨3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3组产妇HBV感染情况对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影响。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产妇(P<0.05);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产妇(P<0.05);HBeAg阳性组宫内感染9例,感染率12.86%,HBeAg阴性组宫内感染8例,感染率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16.47%,HBV-DNA阴性宫内感染7例,感染率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着妊娠预后,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更加危害母婴;因此,孕妇应充分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分娩期监测,积极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与相关危险因素,为医务人员HBV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82名医务人员按与血液接触密切程度分为血液少接触组、血液一般性接触组、血液密切接触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5项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参加HBV防护知识培训状况。结果医务人员HBV感染率为23.92%,免疫率为50.11%,易感率为29.49%;血液少接触组、一般性接触组、密切接触组HBV感染率分别为24.35%、18.82%、33.97%,HBV免疫率分别43.26%、66.76%、30.77%,HBV易感率分别为36.27%、18.82%、43.5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工年龄、性别、学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参加HBV防治相关知识培训与HBV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医务人员HBV感染与血液密切接触程度呈正相关,医务人员HBV感染风险男性高于女性,低学历高于高学历,应重视HBV防治知识培训与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9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丙氨基酸转移酶(ALT)和病理变化与病毒学关系,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医院肝脏病科收治的40例慢性HBV感染者作研究对象,对其血清ALT、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进行检测,并完成肝活检病理检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随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HBV-D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AL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和HBsAg携带者ALT水平为(29.7±9.7)U/L、(25.4±7.8)U/L,而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者ALT水平较高,分别为(151.5±138.8)U/L、(226.1±248.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排列为顺序,HBV-DNA水平有升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炎症活动度与ALT有明显相关性,但在对其他引起ALT轻微升高的病因进行排除的基础上,应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可更为合理、准确地实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分析,并探讨HBsAg与HBV-DNA之间的关系,HBsAg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及HBV-DNA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医院接受诊治的乙型肝炎195例患者HBsAg均为阳性,其中HBV-DNA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M(包括前S1抗原、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应用ELISA法检测,选取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195例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中HBV-DNA的阳性率最高为75.90%,其次为前S1抗原的阳性率51.28%、HBeAg的阳性率28.21%;前S1抗原与HBsAg、HBV-DNA与HBsAg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与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sAg;HBV-DNA与前S1抗原两种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96例健康者其检测结果表明前S1抗原亦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eAg三者在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为HBV感染的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