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77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49篇
  2004年   3703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综合成像和后处理技术对中央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中央型肺癌,11例气道外压性病变,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3例先天性气管憩室,1例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1例先天性右上叶前段支气管闭锁,1例右中间支气管支气管动脉肺动脉血管畸形,左主支气管断裂和气管部分断裂伤各1例,共61例病例。评价多层螺旋cr多层面/曲面重建(MPR/CPR),表面遮盖显示法三维重建(3D-SSD),四维重建(4D—Angio)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VB)对中央气道病变诊断意义。结果多排CT重建后MPR图像与原始横断面阶梯状伪影明显降低,图像质量提高。MPR/CPR显示支气管壁及腔内结构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92%;3D-SSD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好,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77%;4D—angio。可较准确反映病变的大体范围和与周围关系,其诊断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7%;VB气道病变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90%。显示支气管狭窄等管腔内结构以MPR和4D为好;对支气管外部轮廓及其外压改变的评价以3D较好;虚拟内窥镜分辨率较低,可用于对腔内病变的筛选。MPR和4D可较准确反映病变的大体范围和与周围关系。结论MPR/CPR、4D结合多层螺旋cT常规横断面技术对显示气道管壁和管腔较好,最为实用;而3D—SSD可显示气管支气管的外部轮廓和异常支气管的起源和起行,VB可帮助筛选气管内异常病变。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1—2mm)或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肺内孤立结节(≤3c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结果:通过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的病例采取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可观察到:分叶征、毛刺、棘状突起、小空洞、支气管充气征、CT晕征、胸膜凹陷征、钙化等征象。结论:常规CT扫描由于受结节组织间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产生假象,肺内孤立结节均呈软组织密度影较难区分其性质,采取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能够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4.
105.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10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80例非肿瘤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酶法胆固醇水平测定。另外还对28例低蛋白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纠正低蛋白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肿瘤组。而非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低白蛋白肿瘤病人在蛋白矫正治疗后,胆固醇明显提高。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癌细胞复制呈加速与失控状态,为了满足癌细胞合成细胞膜的需要,导致LDL代谢增加,使细胞大量从血液LDL颗粒内摄取胆固醇,致使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呈负相关。恶性肿瘤病人在矫正蛋白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非内源性致癌因素。由此,血清胆固醇测定,可作为肿瘤疗效、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病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及可行性,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 随机选择15例硬脊膜穿破病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选用2%利多卡因或以0.75%布比卡因为稀释液将2%利多卡因稀释至所需浓度,小量分次给药。于手术结束前行硬膜外腔生理盐水注射。结果 15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药量低于常规用药量,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结论 对硬脊膜穿破病人可实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很好地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10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20例足月孕产妇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结果 两组麻醉从起效时间、切口痛消失时间及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来看A组均优于B组。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及心电异常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BPV)与心率变异(HRV)及心电图(ECG)异常相关性,方法:对157例未经治疗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及167例未服过影响血压及心率药物的正常人,进行BPV、HRV及ECG异常的相关分析,各种数据在同一时刻得到,结果:当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BPV及HRV不正常,ECG异常明显高于其他组,当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存在时HRV各项指标接近正常,ECG异常率较低,HRV降低与血压负荷升高呈明显正相关,与心电异常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压,还应尽量恢复昼夜血压的规律性,降低夜间血压负荷,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也应投以关照给予植物神经功能调节,达到或降低靶器官损伤或延缓靶器官损害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