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17篇
  免费   1629篇
  国内免费   1914篇
医药卫生   43260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739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886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01篇
  2015年   789篇
  2014年   1239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810篇
  2011年   2062篇
  2010年   2021篇
  2009年   2028篇
  2008年   2480篇
  2007年   2309篇
  2006年   2394篇
  2005年   2456篇
  2004年   2092篇
  2003年   1878篇
  2002年   1760篇
  2001年   1656篇
  2000年   1353篇
  1999年   1243篇
  1998年   1027篇
  1997年   994篇
  1996年   916篇
  1995年   775篇
  1994年   690篇
  1993年   473篇
  1992年   434篇
  1991年   381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403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s)浸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组织标本中PCNA及DCs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单发癌灶与多发癌灶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其DCs数量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原发与复发膀胱癌的DCs浸润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膀胱癌DCs浸润数量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而PCNA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DCs及PCNA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生物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2.
陈汉威  刘德祥 《广东医学》2006,27(12):1801-1801
患者女,24岁,3d前因体位改变时隐约听见胸部有水声而就诊,无其他不适,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自诉3年前出现左侧胸腔积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在外院行胸腔穿刺未抽出积液后抗结核治疗,未满疗程自行停药(具体治疗经过不详)。体查:T37.4℃,左侧胸廓饱满,叩诊浊音,中下肺呼吸音消失,未闻胸膜摩擦音。右肺无特殊。心前区轻抬举样搏动。血常规、生化常规无特殊,胃肠癌相关抗原(CA199):113.70U/ml(正常0~37);血清结核抗体阳性(+);多次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胸穿为黄白色黏稠脓液。胸水常规:RBC(+++),WBC(++++),分叶核细胞比例90%;李凡他试验(+++);  相似文献   
993.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意义.方法:分析129例前S1抗原阳性结果与乙肝"两对半"的相关性.结果:乙肝"两对半"中前S1抗原的分布情况:HBsAg( )44.03%,HBeAg( )33.11%.结论:乙肝"两对半"中的漏诊及疾病的转归和是否携带已变异乙肝病毒,前S1抗原能较好反映病毒的复制状况,可作为体内病毒复制存在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甲氨喋呤(MTX)+霉酚酸酯(MMF)+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四联方案预防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10例白血病和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方案应用Flu+Bu+CTX;HLA1-3个位点不和。结果11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急性GVHD(aGVHD)发生率7/11,慢性GVHD(cGVHD)发生率6/10,最长随访时间26个月,死亡率4/12。结论CsA+MTX+MMF+ATG可有效预防HLA不全相合移植中的GVHD,不影响造血重建,不增加移植相关死亡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陈慰峰院士领导的T细胞研究室在肿瘤抗原克隆鉴定及免疫应答分析、肿瘤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期,该实验室顺利完成了癌一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他们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现已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CSFDA)药品审评中心评定,获准进入新药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998.
Objective:With the regular mixed lymphocytes culture (MLC) to detect the allograft rejection, the reactivity of the activated lymphocytes (primed lymphocytes) of a recipient shows sometimes increase and sometimes decrease against the antigens from the donor,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linical resul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test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e activated lymphocytes in vitro, so as to know the rejection occurred or not by test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specific activated lymphocytes against donor's HLA antigens in the recipient's peripheral blood. Methods: Anti-IL-2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IL-2 N-mAb) and immunosuppressor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test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stimulators and activated lymphocytes. Results : When the activated lymphocytes were chosen from the one-way MLC 4 d to undergo re-stimulation by specific stimulators, the activity of activated lymphocy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pres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of this test metho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iops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ejection. Conclusion:h suggests that the activated lymphocytes can be inactivated by specific antigens in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can be a useful tool to defin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activated lymphocytes.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估绝经期乳腺癌妇女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后Ki-67及Bcl-2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超过6个月妇女的子宫内膜为研究组,行宫腔镜检查及内膜活检。18例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的绝经后妇女的萎缩型子宫内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及Bcl-2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i-67在TAM相关内膜腺上皮细胞呈显著高表达(15.41±4.83vs9.05±5.52,P=0.009);Bcl-2在TAM相关内膜腺上皮细胞呈较高表达,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50±0.17vs0.43±0.11,P=0.077)。结论:绝经后乳腺癌妇女服用TAM能引起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但并不代偿性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增殖是TAM对绝经后子宫内膜作用机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宫颈癌中HP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探讨HP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中HPA、Ki-67和CD34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HPA与患者临床特征、Ki-67和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宫颈癌中49例(73%)阳性表达,而正常13例宫颈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0.000)。HPA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12、0.000、0.000)。结论HPA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