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2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医药卫生   1874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929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921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893篇
  2002年   824篇
  2001年   762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脑梗死发病6h内;②脑CT排除脑出血,没有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③无明显障碍(昏迷或昏睡),但对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极差,昏迷亦不禁忌;④肢体肌力瘫痪0~3级;⑤年龄<75岁;⑥血压<180/100mmhg;⑦家属同意签字.  相似文献   
52.
迄今,关于溶栓疗法对老年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还研究很少。本文报告作者关于溶栓疗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4.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 ,简称PE)患者由于高危因素[1] ,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影响以及患者高龄、手术、长期卧床 ,容易继发肺栓塞。其发病率、病死率及临床误诊率均高[2] ,首发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紫绀[2],且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 ,故在临床上密切观察肺栓塞的症状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于提高PE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对2001年1月 -200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32例PE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PE患者中 ,男22例 ,女10例 ;年龄35~68岁 ,…  相似文献   
55.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F0002-F0002
神经内科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超早期溶栓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成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56.
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5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髂 股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资料与方法 对 5 8例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病程 <4周 4 5例 ,>4周 13例 ) ,采取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 ,尿激酶先团注2 5 0 0 0 0U ,然后以 12 5 0 0 0~ 15 0 0 0 0U/h持续灌注。结果 全组溶栓治疗时间 4~ 5 6h ,平均 36h ,尿激酶用量75 0 0 0 0~ 72 5 0 0 0 0U ,平均 4 70 0 0 0 0U。阻塞段完全开通 (残存狭窄率 <30 % )者 30例 ,部分开通者 2 3例 ,无效 5例 ,有效率达 91.4 %。对残存狭窄率 >30 %的 2 3例 ,14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 ,9例行PTA及内支架治疗。 6例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结论 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是治疗髂 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溶栓术后继续肝素全身抗凝治疗可增强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5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3岁。确诊“肾病综合征”。住院期间突感气促,胸闷,不能平卧,无咯血、胸痛,无发热。查体:T36℃,BP130/8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口唇无明显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少许湿啰音,心界无扩大,HR10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发病当天按“心力衰竭”处理无好转,后因有“右下肢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不全血栓”史,结合心电图(ECC)有S1Q3T3、血D-二聚体阳性,故高度疑有“肺栓塞”,紧急肺CT增强扫描证实为“左右肺动脉不全栓塞(左侧支为著)”,当即予尿激酶100万U溶栓(2h内),并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0d,症状在溶栓第2天即明显好转,并逐渐康复,溶栓半个月复查肺CT“左右肺动脉大部重新充盈”,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1-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分析参考方案中2项、3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4项指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46例,未通18例;以临床标准评判冠脉再通42例,未通22例。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5%;临床准确度为75.0%。结论: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