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3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医药卫生   1873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929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893篇
  2002年   824篇
  2001年   762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报道了用纤维蛋白溶解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随后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逐渐推广应用于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即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直接将药物注人血栓所在的动脉或直接注人血栓处,达到较准确选择性溶栓目的。与静脉给药相比,理论上局部动脉内溶栓采用较少剂量的溶栓药,即可使阻塞血管更快、更完全的再通;但不利因素有动脉内插管过程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同时颅内动脉插管也有一定的风险。作者就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的可能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心肺复苏(CPR)指对心脏骤停者所采取的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目的是使已经停止的心脏排血和呼吸功能得到恢复。由于病种的复杂和病情危重,在施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在采取有效措施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还会涉及到诸如是否需要进行CPR、CPR的持续时间以及目标等医学伦理和道德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接诊的院前死亡及急诊抢救室进行的心肺复苏的249例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CPR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原因,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与溶拴距发病时间的关系,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成冠状动脉再通组22例,未通组18例,通过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形成、LVEF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6~12小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室壁瘤再通组占4.5%(1/22),未通组占22%(4/16);溶拴距发病时间<6小时再通组占47.5%(19/40),6~12小时再通组占7.5%(3/40);LVEF再能组0.61±0.11,未通组0.45±0.11;各种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室壁瘤的产生及LVEF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成功与否有关,血管再通的效果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4.
表现为牙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因间歇性牙痛1年,再发6h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牙痛,每次持续10min后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不伴心悸气急,故未就诊。入院前6h在睡眠中突然牙痛,伴胸骨后剧痛、头晕、出汗、乏力,自服“去痛片”无效来院急诊。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体检:BP110/90mmHg,T35.5℃,面色苍白,呈急性痛苦面容。右肺底闻及少许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6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急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QRS波群Ⅱ、aVF、V7~V9导联呈qR型,Ⅲ导联呈QR型,V3R、V4R呈切迹的QS型,V5R~V7R呈Qr型…  相似文献   
25.
心肺复苏中应用溶栓疗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蔺际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3):208-210
现代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虽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但复苏成功率和心脏骤停病人的预后仍然令人失望。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CPR的新疗法。近年来,随着对心脏骤停病因学和复苏过程中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溶栓疗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现将这一疗法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一个死亡高峰在病后24 h内,大多数死于心室颤动[1].为了减少溶栓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笔者观察了发病12 h内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8.
患,男,50岁,在劳累中忽感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随后晕倒,20min后急送入我院。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超早期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肷/min,入院后0.5h突发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lmg静推,意识转清,恢复窦性心律。患烦躁,述胸前区疼痛,查肌钙蛋白I阳性。2h后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胸痛1h后缓解,心电图示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血清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酶峰值提前。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治疗3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9.
1986年,GISSI研究首次表明,采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并可以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相媲美,为AMI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0.
笔者观察了23例经颈动脉途径注射尿激酶联合静点东菱克栓酶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的临床疗效,与23例静脉溶栓治疗病例进行了治疗48h后的对比,临床观察证明经颈动脉途径溶栓联合静脉降纤治疗TO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