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医药卫生   233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昼夜节律改变.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心衰组,同期门诊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生物阻抗法每小时1次动态监测心率(HR)和每搏输出量(SV).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HR、SV均存在昼夜节律,但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心衰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5),而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与SV呈正相关(P<0.01),而心衰组HR与SV总体上也呈正相关(P<0.01),但在凌晨100~400之间,两组HR与SV分布曲线明显不同,心衰组HR与SV分布曲线出现分离现象,HR下降而SV上升,呈负相关(P<0.01),而同时段的对照组HR与SV则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和SV分布的昼夜节律受损,在凌晨100~400之间,HR与SV分布趋势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闻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303-4303
对100名黑龙江省正常血压的体育运动员进行24h血压测试,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在24h血压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波动范围收缩压大于舒张压,且日间血压波动范围大于夜间,符合人体生理节奏的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反映,同样是医生开的药,不同时间吃感觉效果不太一样。的确如此,因为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其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所以出现了相同剂量、相同剂型、相同厂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0例未经治疗,血钾正常而且无冠心病表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在日常活动情况下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昼夜节律扩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50例患者中43例有室性心律失常,8例出现成对室早,7例有非持续性室性心运过速;16例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其中93%无症状。  相似文献   
15.
前言 航线维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会潜在地影响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夜间飞行的紊乱效应、缺少睡眠和迅速通过的时区疲劳。方法 作者回顾了营运研究的结果,并和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航空公司管理机构以及飞行员组织的代表讨论了减小对飞行人员身心影响的调度方案。结果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要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就得良好地控制血压的值以及血压的昼夜节律。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现象称“血压晨峰”。许多研究证实脑梗死与高血压晨峰有关,控制高血压晨峰有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控制高血压晨峰与服药方法密切相关。作者对293例来自农村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服降压药状况作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来自农村的住院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93例,其中男203例,女90例,年龄59~81岁,平均(65±8岁),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院时记录患者入院前是否服降压…  相似文献   
17.
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及心电异常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BPV)与心率变异(HRV)及心电图(ECG)异常相关性,方法:对157例未经治疗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及167例未服过影响血压及心率药物的正常人,进行BPV、HRV及ECG异常的相关分析,各种数据在同一时刻得到,结果:当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BPV及HRV不正常,ECG异常明显高于其他组,当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存在时HRV各项指标接近正常,ECG异常率较低,HRV降低与血压负荷升高呈明显正相关,与心电异常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压,还应尽量恢复昼夜血压的规律性,降低夜间血压负荷,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也应投以关照给予植物神经功能调节,达到或降低靶器官损伤或延缓靶器官损害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系统中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仁敏 《医学综述》1996,2(4):166-169
昼夜节律(CarcardianRhythrm)由Halberg[1]最先定义和应用,现用于表示机体生理功能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生物节律。尽管在人类的行为、生理学和病理学中,周期性是固有存在的,但与时间周期相关的医学变化的概念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时间生物学、时间病理学和时间药理学研究已经揭示,时间因素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对理解疾病过程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昼夜节律在心血管临床上的意义做一综述。1 心血管系统的时间生物学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动物和人的心血管系统存在着24小时节律。心率和血压节律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容…  相似文献   
19.
凌浩平  汪兰珍 《广东医学》1996,17(6):370-371
对比了22例健康老年人和6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合并高血压(NIDDM-HT)时的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结果显示:波动曲线均呈双峰。双谷状,昼夜节律老年人是存在的,但减弱;老年NIDDM消失;NIDDM-HT时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进一步减少,提示:糖尿病影响血压昼夜节律,节律消失提示器官缺血,积极控制糖尿病及合并症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血,是缓解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系统地比较不同时辰、不同机体状态,择时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在“阳虚”、“阴虚”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截肢术造成创伤痛模型,电针“太溪”和“足三里”,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下丘脑PENK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时辰电针对“阳虚”、“阴虚”大鼠创伤痛下丘脑PENK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电针可增加“阳虚”、“阴虚”创伤痛大鼠下丘脑PENK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结论 电针不同程度增加下丘脑PENKmRNA的表达,并呈昼夜节律性。其表达的最佳时辰,“阳虚”组在午时,“阴虚”组在子时,两者呈相互对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