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55篇
  免费   8651篇
  国内免费   12125篇
医药卫生   187431篇
  2024年   998篇
  2023年   3366篇
  2022年   3206篇
  2021年   3835篇
  2020年   3353篇
  2019年   3679篇
  2018年   1997篇
  2017年   3340篇
  2016年   4221篇
  2015年   5002篇
  2014年   7495篇
  2013年   8066篇
  2012年   10658篇
  2011年   12220篇
  2010年   10799篇
  2009年   11040篇
  2008年   11183篇
  2007年   10520篇
  2006年   9828篇
  2005年   9448篇
  2004年   8086篇
  2003年   6965篇
  2002年   5869篇
  2001年   5127篇
  2000年   4146篇
  1999年   3371篇
  1998年   3262篇
  1997年   3112篇
  1996年   2815篇
  1995年   2293篇
  1994年   2112篇
  1993年   1527篇
  1992年   1281篇
  1991年   1068篇
  1990年   750篇
  1989年   691篇
  1988年   225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1例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莉  杨莉 《现代护理》2003,9(8):654-654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提高,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成为可能,这些新的手术方式的出现,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腹腔镜下行半肝切除,在我国尚无文献报道,国际上也很少。我院于2002年8月27日成功为1例左肝囊肿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后经精心护理和治疗,痊愈出院。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2.
作者研究旨在了解HBV基因型与肝脏疾病不同进程的相关性。 方法对585例HBV感染者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经过组织病理学证实存在慢性肝病(CLD)的258例患者和7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传代后分别置入地塞米松1×10-8mol/L(A组)、1×10-7mol/L(B组),应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成脂基因mPNA(PPARγmRNA)、成骨基因mRNA(Osteocalcin mRNA)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凝胶成像扫描系统做半定量分析,以PPARγmRNA和Osteocalcin mRNA与β-actin的吸光度比值表示上述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对A组和B组通过凝胶成像扫描系统作PCR产物半定量分析,显示B组细胞中的Osteocalcin mRNA表达降低,而A组细胞中的表达增加。而且B组中的PPARγmRNA表达升高,A组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以从分子水平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的分化。地塞米松浓度为1×10-7mol/L时,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同时减少、抑制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激素骨坏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94.
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特性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hMSCs移植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方法鉴定hMSCs表面HLA-ABC、HLA-DR、CD80、CD86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含量;RT-PCR检测HLA-ABC、HLA-DR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及 CCK-8比色法规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DNA复合物导入hMSCs进行大鼠脑内移植,观察hMSCs在脑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hMSCs表面少量表达HLA-ABC分子,不表达 HLA-DR、CD80、CD86分子;有少量HLA-ABC mRNA基因片断存在,未发现HLA-DR 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没有发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鼠脑内移植hMSCs一个月后仍可见有细胞存活。结论 hMSCs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5.
门静脉高压症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肝炎的发病率极高,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也相当常见,门静脉高压症一旦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达50%,预后极差.而解决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关键在于解决肝纤维化.长期以来,肝纤维化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但近年来一些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肝纤维化是可能被阻断和逆转的.因此,只要我们能阐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机制,临床就有可能解决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复习文献,对肝纤维化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5例择期行OPCAB、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术前30m in、术后6、12、24、48、72和120h采外周静脉血4m l,CD 34和CD 45双抗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造血干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造血干细胞计数占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计数的0.13%±0.12%,OPCAB后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0.34%±0.20%),术后120h回到术前基线水平;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对造血干细胞动员无明显影响,但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患者;术后24h造血干细胞动员与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r=0.692,P=0.000;r=0.558,P=0.000;r=0.447,P=0.000;r=0.401,P=0.004)。结论OPCAB术后造血干细胞快速、短暂动员,心肌损伤程度、冠心病危险因素参与了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节。  相似文献   
98.
阐明肝源性糖尿病的概念,综述了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护理,以提高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识,提高对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基因治疗对老年大鼠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1月龄(幼年组)、9月龄(成年组)及24月龄(老年组)雄性Wistar大鼠各6只,取MSCs经体外分离、培养及携带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后,定量检测B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表达,以及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Ⅰ型胶原、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骨桥素(osteopontin, OPN)的表达.将转染的各组MSCs分别与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 TCP)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3周后取材,比较各组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BMP-2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有效表达BMP-2,且表达量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于诱导后第9天达高峰,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第7天,RT-PCR半定量检测示各组均有成骨细胞特征性蛋白,即:Ⅰ型胶原、OPN及BSP的明显表达,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2基因转染的MSCs与TCP复合后可诱导裸鼠体内异位成骨,各组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P-2基因修饰的老年大鼠MSCs可以恢复成骨分化能力,基因治疗可能为老年性骨骼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0.
神经因素导致的脱发、斑秃、白发和毛发纤细一直困扰着一部分人群。仅近百年来,关于毛囊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解剖学发现毛囊峡部是毛囊隆突区的所在地,神经网络密集之处,同时也足血管丰富的集结并且受众多因子协同作用,对维持毛囊的发育、生长和周期循环以及毛囊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信号转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对毛囊与神经营养因子相互作用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