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05篇
  免费   3103篇
  国内免费   2806篇
医药卫生   68614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1353篇
  2022年   1259篇
  2021年   1410篇
  2020年   1266篇
  2019年   1369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1257篇
  2016年   1324篇
  2015年   1554篇
  2014年   2578篇
  2013年   2663篇
  2012年   3296篇
  2011年   3838篇
  2010年   3518篇
  2009年   3561篇
  2008年   4995篇
  2007年   4068篇
  2006年   3854篇
  2005年   4297篇
  2004年   3559篇
  2003年   3129篇
  2002年   2460篇
  2001年   2062篇
  2000年   1664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1095篇
  1997年   887篇
  1996年   751篇
  1995年   722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369篇
  1992年   346篇
  1991年   312篇
  1990年   302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敏  高水清 《现代护理》2002,8(11):853-853
含血心脏停搏液是从体外循环氧合器中取血与生理盐水(林格液 )配制后的停跳液混合 ,使血球压积维持在 2 0 %左右 ,钾离子浓度维持在 (2 5~ 30 )mmol/L ,通过高钾去极化使心脏停搏 ,此法灌注后心脏始终红润、柔软 ,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高 ,术中HCT稳定 ,血液稀释少 ,能较好地维持胶体渗透压 ,升压药用量少 ,比单纯的晶体灌注效果好。1991年以来 ,lichtenstein等报告了许多 4∶1血液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的成功经验 ,为心外科提供了另一种理想的心肌保护法[1] 。含血停搏液除了含有物理溶解的氧外 ,还能通过血红蛋白携…  相似文献   
82.
老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状况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老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肺脏长期保护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9例老龄脑卒中病卧肺炎相关因素、特点和死因。结果 多种综合干预仍可引起院内获得性肺内感染,且治疗不愈。结论 有效的肺保护技巧将使观念从仅重视救治成功率转换到肺脏的保护及疾病的预防上来。  相似文献   
83.
王文 《铁道医学》2002,30(1):66-6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具有药效强,作用时间长,毒副作用少,依从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国外有关ACEI的药理学特点及ACEI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肾保护作用和费用效益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ACEI除了能够预防,减轻和防止肾衰竭进行性加重外,费用效益比显。  相似文献   
84.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心功能不全及心肌肥厚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在治疗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NHY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EF≤50%的病人80例,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测定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二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减低,但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福辛普利组中5例出现干咳症状(11.63%),而氯沙坦组耐受性较好.结论尽管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逆转心肌肥厚,但氯沙坦的耐受性较福辛普利为佳.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激光 (HO :YAGlaser)心内膜心肌打孔治疗 2 7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 ,以加拿大心绞痛标准分级和Naughton运动试验ST段下移至 1mm所需时间作为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疗效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每例打孔 5~ 15个 ,平均 (8± 4)个。打孔前和打孔后 1月、3月、6月按加拿大心绞痛标准分级 ,分别为 (3 5± 0 5 )、(2 2± 0 8)、(2 0± 0 6 )、(2 1± 0 5 )级 ;Naughton运动试验ST段下移至1mm所需时间则分别为 (36 0± 16 0 )s、(4 0 6± 2 6 0 )s、(4 2 0± 2 90 )s、(4 5 0± 312 )s。【结论】经皮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能降低患者心绞痛的严重程度 ,对不能常规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 (CABG)的严重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两种激光在心肌血管重建术(TMR)中的组织学效应。方法:实验犬随机分为2组:连续波CO2激光组(n=20)及调制Nd:YAG激光组(n=10),2组均经心外膜法行激光打孔,观察激光孔道的组织学改变。结果:CO2激光孔道周围出现明显的碳化带、凝固性坏死层及心肌变性层,经8周的修复,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改建,尤以碳化程度轻的部位为著;而Nd:YAG激光孔道未见碳化物形成,凝固性坏死及心肌变性范围明显减小,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均较CO2激光减轻。结论:Nd:YAG激光孔道的热损伤程度轻,有利于心肌内微循环改建,以改善心肌供血,且具有术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7.
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缺血心肌中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检测心肌梗塞后24h,2W,2W,3W,4W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心肌梗塞1周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后下降到1周时水平,(2)心肌梗塞24h后,VEGFmRNA表达开始增加,1周后达高峰,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4周后几乎无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从1周后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降低到1周时水平。结论:心肌梗塞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不同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影响 ,以评价它们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肝脏原位灌洗后 ,分别在UW液、Celsior液或Histidine Tryptopan Ketoglutarate液 (HTK液 )中低温保存 16和 2 4h ,然后用含透明质酸的Kreb Henseleit液在 37℃下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检测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结果 低温保存 16h ,再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 ,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 ,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但UW液和Celsior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较HTK液为优 (P <0 .0 1) ;保存 2 4h者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硒对紫外线诱导HL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紫外线诱导人HLF细胞凋亡时DNA降解特点,以及硒对紫外线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紫外线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3min和5min,同时添加亚硒酸钠(8ng/ml),设立对照组。利用吖啶橙荧光染料染色鉴定凋亡细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结果:紫外线可以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28代)凋亡,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关系。紫外线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凋亡时,未出现典型的DNA ladder现象。硒对于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DNA ladder不能作为细胞凋亡的唯一的标志,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与DNA ladder的出现并不总是一致的。硒具有拮抗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0.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麻醉诱导后2 h,A组CK、CK-MB值、LDH及HBDH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CK和CK-MB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3 d,A、B两组CK值升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AST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且A、B两组相比较,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C、D两组仅CK值在术后3 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A、B两组的同时值(P<0.01),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2 h CK、CK-MB、HBDH值升高(P<0.01),LDH值升高(P<0.05);在术后3 d CK值升高(P<0.01).与D组比较,B组CK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升高(P<0.01),CK-MB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能使心肌酶升高,但安氟醚所致的心肌酶升高幅度更明显;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防止安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时心肌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