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4篇
  免费   5882篇
  国内免费   1302篇
工业技术   2917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711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3825篇
  2013年   2733篇
  2012年   3611篇
  2011年   3843篇
  2010年   3350篇
  2009年   3009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以1,3-二(4-邻羟基苯亚胺次甲基)苯氧基丙烷为中性载体制备了PVC膜Fe3+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Fe3+呈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近Nernst电位响应性能。电极斜率为21mV/dec,线性范围为3.0×10-5~1.0×10-1mol/L,检出限为1.0×10-5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将电极作为指示电极初步用于EDTA的电位滴定。  相似文献   
92.
制备了基于一种简单的金属铜配合物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Cu(Ⅱ)DHBA)为载体的PVC膜硫氰酸根离子(SCN-)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1.0×10-1~1.0×10-6mol/LSCN-浓度范围内呈现斜率为-59.5mV/dec的近Nernst电位响应,检测下限为9.1×10-7mol/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交流阻抗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对SCN-呈现的选择性电位响应机理。该电极作为直接电位分析法的指示电极,成功运用于实验室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3.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round the globe, creating a substantial socio-economic burden as a resul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detrimental impac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death of cardiomyocyte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uses an immune response which leads to further destruction of tissue, and subsequently,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non-contractile scar tissue. Macroph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regulators and participants of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crophages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two distinct groups, namely, classically activated, or M1 macrophages, and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or M2 macrophages. The phenotypic profile of cardiac macrophages, however, is much more diverse and should not be reduced to these two subset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phenotypes and functions of macrophages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healthy, as well as the infarcted heart, and analyze them with respect to M1 and M2 polarization states. Furthermore, we discuss therapeutic strategies which utilize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owards an anti-inflammatory or reparative phenotyp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94.
纳米Cr颗粒对Ni-Mo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纳米Cr颗粒对Ni-Mo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具有不同Cr含量的Ni-Mo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观察和分析复合镀层的组织形貌及结构.采用电化学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复合镀层的析氢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纳米Cr颗粒含量的增加,镀层晶粒得到细化,析氢过电位增大,复合镀层析氢性能得到提高;当镀液中纳米Cr颗粒含量为20 g/L时,复合镀层表面钝化膜中MoO3含量较高,且可与Cr产生协同效应,因而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但随着镀液中纳米Cr颗粒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复合镀层中沉积的Cr元素含量降低,复合镀层的析氢性能和耐蚀性能均降低.因此,当镀液中纳米Cr颗粒含量为20 g/L时,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析氢性能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5.
以三(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化铬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氧化铝(Al2O3)陶瓷基板上制备碳化铬(Cr3C2)薄膜,其中沉积温度为723 K至923 K,沉积时间为1 200 s。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对Cr3C2薄膜的相组成、择优取向、宏观表面、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3 K至923 K下制备得到具有高度(130)择优取向的Cr3C2薄膜。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Cr3C2薄膜表面先由光滑变粗糙,后逐渐变光滑;薄膜晶粒呈椭球型生长;薄膜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从而导致电阻先减小后增大。在798 K时制备得到厚度最大且电阻最小的(130)择优取向的最佳Cr3C2薄膜。同时,在实验条件下Cr3C2薄膜表面存在少量的碳和Cr2O3。  相似文献   
96.
高速目标平动补偿是弹道目标微动特征信息提取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利用弹道导弹宽带回波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中心极化散射特性的非相干宽带回波对齐方法,通过极化相似性参数实现散射点中心对齐,并利用目标散射中心的高分辨一维距离像走动提取瞬时微动参数,对目标的尺寸和微动参数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在较低信噪比下实现包络对齐与微动参数提取,为后续工程化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β分子筛为载体,在保持金属总负载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n(Ni)/n(Ni+Mo)的催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BET)、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氢程序升温脱附(H2-TPD)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相近,在n(Ni)/n(Ni+Mo)等于基准+0.2时,Mo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弱,其氢气吸附量最多且积炭量最少;采用某炼厂重整C10+ 重芳烃对4种催化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Ni)/n(Ni+Mo)等于基准+0.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影响重芳烃轻质化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氢气吸附量的多少,氢气吸附量越多金属表面的溢流氢效应越明显,积炭前驱体被溢流氢及时消除,从而保护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中心不被积炭覆盖,有助于催化剂在较高活性下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8.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硫化矿自燃安全性,综合考虑硫化矿自燃倾向性及火灾后果严重性,将硫化矿自燃安全性划分为9个等级,并选取矿山含硫量、矿山含碳量、矿石温度、矿石堆放时间、采场人员数量、氧气浓度和采场矿层厚度作为评价因素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94个采场样本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包含70%以上原始信息的3个主成分。将降维后的84组数据作为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预测模型的训练样本,10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硫化矿自燃安全性预测。最后分别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和留一法对94组检验样本的自燃安全性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得到硫化矿自燃安全性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2.55%和91.49%。研究结果表明:PCA-RBF网络模型对硫化矿自燃安全性的预测性能良好,且优于未经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氧化薄膜对锆-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氧化薄膜对Zr-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对样品分别进行了350℃和400℃各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氧化.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氧化生成的样品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小角掠射X射线衍射分析(GAXRD)表明,生成的氧化物为非化学计量的六方相氧化锆.样品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试验发现,氧化后样品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有所提高.而用纳米压痕仪试验的结果表明,氧化后样品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较低的弹性模量,意味着氧化后样品可能有更好的耐磨性.400℃氧化样品对合金性能的提高优于350℃氧化样品.  相似文献   
100.
用微分极化电阻和微分电容测量法研究3种季辚盐化合物在1mol·L-1MgCl2溶液中对Al的缓蚀作用及季辚盐分子结构对缓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辚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链长的季辚盐比链短的缓蚀效率高。季辚盐在Al表面上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