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无机絮凝剂钛干凝胶(TXC),羧甲基壳聚糖(CMC)为原料,制备出了新型TXC/CMC复合絮凝剂,采用FTIR和XRD对新型复合絮凝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已经成功羧基化,而且TXC也顺利掺入复合絮凝剂中。以毛细吸水时间(CST)的变化为检测指标,考察了TXC与CMC的复合比,TXC、CMC、TXC/CMC复合絮凝剂的pH、反应温度和絮凝剂投加量对离心式处理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TXC与CMC的复合比为5∶1时,复合絮凝剂对剩余污泥调理效果最好,其CST最小。复合絮凝剂对CST的影响与反应温度负相关,而随初始pH和投加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污泥初始pH值为7时,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30 mg/g,反应温度为35℃时,污泥调理效果最好,CST为9.7 s,降幅为54%。  相似文献   
92.
Molybdenum disulfide (MoS2)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otential electromagnetic wave (EMW) absorber. However, the limited EMW attenuation mechanisms and conductivity have alway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ajor challenges impeding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this study, a new dielectric tuning strategy giving rise to high EMW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by manipulating phase content (with 0, 24, 50, and 100 wt% 1T phase) toward MoS2 is demonstrated. The greatly introduced 2H/1T interfaces facilitate the dipole distribution dynamics, and the metal-semiconductor mixed phase enhances the electron transfer ability. Benefiting from the structural merits, the MoS2 with 50 wt% 1T absorber delivers the maximum reflection loss of −45.5 dB and effective absorbing bandwidth of ≈3.89 GHz, corresponding to nearly ten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2H counterpart. Moreover,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CST) simulation and Lorentz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re performed to visualize the structural advantages of MoS2 absorbers with mixed 2H/1T phases. By manipulating the phase composi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deep understanding and opens an avenue in developing efficient and high performance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e.g., WS2, MoSe2, and WSe2) absorbers.  相似文献   
93.
陈凡  尹家贤 《电子技术》2010,47(9):25-27
介绍了一种矩形波导宽边四元中心斜缝天线的设计,简要阐述了宽边斜缝阵列天线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利用算得的参数,借助CST软件的参数扫描功能,通过局部地调整设计参数就可以方便地得到天线的谐振参数,并对天线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切割四个缝的情况下即能够实现设计指标的要求,且天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4.
X波段圆极化天线的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圆极化宽带圆锥喇叭天线,用于地检设备子系统中。天线的圆极化性能是通过金属螺钉在圆波导的管壁对称地插入,等间隔排列来实现的,螺钉直径与插入深度由计算得出。为实现信号低反射馈入,馈电端口采用了矩一圆波导转换器,完成了从矩形波导过渡到圆形波导。天线的辐射器采用了传统的圆锥喇叭。使用CST微波工作室。仿真该天线,并调整各部分的尺寸,使得天线性能最优化。实验测量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在400MHz的工作带宽内,天线增益大于14.5dB,增益平坦度好,轴比小于1.5dB,驻波比小于1.2。  相似文献   
95.
报道了X 波段连续波耦合腔行波管的研制进展,该管在16.4%的带宽内实现了连续波功率大于2.1 kW。文章还介绍了该管的关键技术和实际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6.
程鸿 《电子器件》2010,33(2):209-212
鉴于开槽波导功率分配/合成网络带宽小和平面电路分配/合成在毫米波频段损耗大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毫米波波导内托盘结构空间功率分配/合成网络。采用波导端口输入,在波导内部使用双对极鳍线过度,通过附加托盘和E-T形结,可以灵活地调整合成路数来加大功率输出。最后依照CST仿真的数据加工了2×1,2×2和2×4路实物加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具有宽带、较小的插入损耗等特性,可以应用于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中。  相似文献   
97.
利用CST MWS仿真软件对螺旋线行波管耦合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利用MWS仿真结果得出同轴线与螺旋线慢波结构连接部分的反射系数;接着,对高频窗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最后,计算出整个耦合结构可能产生的最大驻波系数小于2.0.对比理论值与冷测试数据表明,实测值小于理论计算的最大驻波系数.因此,在螺旋线行波管耦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驻波系数最大值的控制,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
刘峥  曹建伟 《电子器件》2011,34(2):154-158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CST MWS和CADFEK0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右手材料和左手材料介质球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对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Mie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无论在仿真电小尺寸还是电大尺寸的目标时,CADFEK0仿真效果部比CST MWS更佳.最后用CADFEKO软件仿真了金属球涂覆右手材料...  相似文献   
99.
晏峰  景洪  姜兴 《电子器件》2011,34(3):255-257
提出了共面波导(CPW)馈电平面圆形单极子带阻超宽带(UWB)天线的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天线满足超宽带无线通信所要求的3.1 GHz~10.6 GHz的频带范围,通过在圆形贴片上添加U形和弧形缝隙,可分别实现4.75 GHz~5.96GHz范围内和4.8 GHz~6.2 GHz范围内电压驻波比VSWR≥2的带阻特性,均避免了5 GHz无线局域网的干扰。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进行了天线的方向图绘制,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纳秒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需要相应的高压纳秒脉冲发生器。为此,基于微带传输线与固态开关技术,通过波传播过程分析阐释了Blumlein型微带传输线方波的形成原理;采用CST微波实验室仿真分析了微带传输线充电过程中的电场分布;制作了小型化的纳秒脉冲发生器样机,并搭建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电转杯负载端得到的纳秒脉冲电压幅值在0~2 k V内可调(即对间隙距离为1 mm的电转杯负载,电场强度在0~20 k V/cm内可调),脉宽为100 ns,上升沿约为20 ns,重复频率在0~1 k Hz内可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