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工业技术   473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该文简要介绍了超短波在卫星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建议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利用已有资源保护和开发好这一宝贵频段。  相似文献   
92.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轨道和覆盖特性分析(下)刘彤浩,陈振国3卫星系统的覆盖特性3.1卫星覆盖图卫星覆盖区域是由卫星高度h、最小仰角E1决定的,如图5所示。假设地球观察点的位置分别用纬度Le、经度le来表示,星下点的位置分别用纬度Ls、经度ls表示;系统...  相似文献   
93.
针对卫星网络高误码率、长延时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卫星可靠组播的差错恢复方案。该方案采用异或(XOR)编译码的方法,可以一次重传恢复多个丢失的数据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重传矩阵预处理的最优重传策略来实现重传数量最小化。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可靠组播差错恢复方案在卫星环境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针对卫星天线振颤的现象,分析了天线振颤对地球同步轨道移动无线接口(GMR-1)系统波束选择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抑制这种影响的改进型波束选择算法。改进算法根据移动地面站(MES)与其所在波束中的网关(GS)的距离动态设置滞后余量。利用OPNET软件搭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天线振颤对不同地理位置的MES的波束选择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波束选择过程中,波束选择错误次数随滞后余量和天线最大振颤幅度的增加而增加;改进算法能够显著减少波束选择错误次数,有效抑制天线振颤对波束选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海河流域在重点蓄滞洪区、主要河道和大型水利工程枢纽采用地面数字微波、租用光纤及水利卫星等方式建成流域水利通信专网。本设计是在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电路、计算机网络和防汛会商系统的基础上,将洪水现场的图像、声音、数据等信息实时传输到上级指挥部门,为领导准确、科学做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该文根据低轨道卫星通信中,呼叫请求到达的特点,以带滞后结构的马尔可夫链模型来模拟信道的占用和分配状态,对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中断率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较低通信量负载时,这种信道分配策略简单有效,在保证切换呼叫中断率小于0.05%的情况下,呼叫阻塞率大大降低,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7.
基于通信、导航、遥感(简称“通导遥”)卫星平台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支撑数字孪生流域高效水利感知网建设、高精度数据底板更新和高保真动态仿真模拟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国内数字孪生流域研究与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水利监测网仍然面临水利数据感知要素少、频次低和传输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物理流域的实时监控和高保真仿真模拟的需求。首先梳理了卫星通导遥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当前数字孪生水利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其次,结合卫星通导遥技术优势,提出卫星通导遥融合应用的数字孪生流域框架,设计基于卫星通导遥融合的新型水利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与宽窄带融合星地一体化水利通信网两个子系统,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提供一体化全覆盖信息支撑;最后,结合吉林市数字孪生水库建设实践,开展了卫星通导遥融合的新型水利信息系统与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的应用初探,结果表明卫星通导遥融合应用可支撑数字孪生水库防洪“四预”实时感知和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98.
针对传统航天测控频段故障诊断方法受到信息传输时延影响而导致诊断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航天测控频段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硬件结构设计了判断故障类型的波头信号检测模块;通过地面接收机接收卫星发出的微弱信号,计算本机晶振脉冲数,以此修改北斗卫星通信数据;利用北斗授时模块,保证了输出时间的准确性,避免了延迟问题;软件部分用逻辑推理设计航天测控频段故障诊断流程,并使用北斗卫星诊断技术,纠正误差;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信号线松动脉冲信号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陀螺输出角度量漂移与实际值一致,误差为0,具有精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99.
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卫星通信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用卫星通信技术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系列的干扰,对卫星通信的干扰不仅仅会使得通信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泄露,因此必须要对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加以合理的利用来避免干扰,从而保证通信质量和安全.因此本文就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基于GEO卫星通信信道特性,分析现有LTE重传机制适应性改造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层重传机制。该机制结合卫星链路时延大、信道质量较好的特点,去掉RLC层ARQ机制设计,并利用单层重传机制的通道数与RTD的相关性,通过扩展通道数及减少最大传输次数,提高现有重传机制对GEO卫星大时延信道特性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该重传机制能确保数据可靠性传输,缓解反馈信息带来的时延问题,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