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47篇
  免费   5150篇
  国内免费   3634篇
工业技术   109031篇
  2024年   517篇
  2023年   1821篇
  2022年   2076篇
  2021年   2377篇
  2020年   1872篇
  2019年   2276篇
  2018年   1016篇
  2017年   1825篇
  2016年   2219篇
  2015年   2682篇
  2014年   5402篇
  2013年   4602篇
  2012年   5431篇
  2011年   5788篇
  2010年   4993篇
  2009年   5735篇
  2008年   6536篇
  2007年   5489篇
  2006年   5198篇
  2005年   5419篇
  2004年   4732篇
  2003年   4434篇
  2002年   3794篇
  2001年   3429篇
  2000年   2851篇
  1999年   2313篇
  1998年   2257篇
  1997年   1791篇
  1996年   1853篇
  1995年   1810篇
  1994年   1476篇
  1993年   1111篇
  1992年   1037篇
  1991年   910篇
  1990年   916篇
  1989年   709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4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为了开发β受体阻断剂新药(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采用3-吗啉-4-氯-1,2,5-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反应得到中间体1(3-吗啉-4-羟基-1,2,5-噻二唑)。中间体1与R-环氧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经后处理及重结晶得到中间体2 {(R)-4-[4-(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1,2,5-噻二唑-3-基]吗啉}。中间体2经胺化反应、马来酸成盐及重结晶得到(S)-马来酸噻吗洛尔。(S)-马来酸噻吗洛尔经游离、纯水转晶得到符合药典标准的(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总收率14.05%且e.e.值为99.66%。最终成品经IR、1H-NMR、13C-NMR、MS、TGA、DSC表征,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为醚化反应缚酸剂75 ℃反应最佳;以乙醇为胺化反应溶剂46 ℃反应16 h最佳;S-噻吗洛尔的转晶拆分以水作溶剂,比传统不对称合成工艺安全稳定,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14.
制作了表面贴装功率电感,结合Ansoft Maxwell软件仿真研究了气隙长度与气隙分布对表面贴装功率电感直流叠加及频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隙长度的增加,初始电感值逐渐减小,直流叠加特性不断优化,电感值的频率衰减特性随之减缓。采用内核磁心两端气隙分布,增大一侧的气隙长度,可降低功率电感直流叠加特性的衰减幅度,但调控其两端气隙分布对功率电感频率衰减特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16.
《Planning》2015,(2)
通过Vilsmeier反应合成了2-氯-3-甲酰基喹啉中间体,利用该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多杂原子稠环化合物,并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S-1,1'-联二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该联萘酚通过羟基保护、傅克酰基化、羰基的还原和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制备得到目标产物。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改进,找到了较好的合成条件,并用1HNMR和13CNMR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DSHP)技术的优缺点,结合有关专利分别详细介绍了杜邦公司和Evonik–Headwaters公司的DSHP工艺。最后指出,DSHP是一种值得广泛而深入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代表过氧化氢合成工艺未来发展方向的绿色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充电时,且电池电量低于80%时,为了保证充电效率一般采用恒功率充电.在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电动汽车的不断移动会导致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的互感系数变化,致使电动汽车充电不稳定.为实现恒功率充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DWPT)恒功率输出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对输出功率进行模型预测,建立最小化目标函数来获得期望输出功率所对应的最优占空比,使输出功率恒定.进行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Simulink仿真,通过对比不同线圈互感系数下的输出功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且通过搭建实物测得的数据也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目的是改善光伏(PV)系统组成的孤岛微电网系统的频率调节。光伏系统运行在有限功率点跟踪(LPPT)模式下使光伏系统的有功功率应用下垂控制,反过来改善了微电网频率的调节。LPPT是用于从光伏系统获得可能比最大功率小的期望功率值的控制技术。可变速率LPPT是可用的LPPT控制中的最好控制技术,在工程中使用的技术。本文中使用的下垂控制器为基于母线频率与标称值(50Hz)的偏差的光伏系统运行在有限功率处提供指定的参考功率设定值。提出了一个案例研究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