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数理化   1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无环醇原子电距矢量及核磁共振碳谱化学位移模拟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提出以原子电性距离矢量(VAED)描述无环醇化合物中不同等价碳原子的化学环境,结合γ效应校正与碳原子类型,建立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化学位移五参数线性模型.用于无环醇分子中4类等价碳原子化学位移的估计,复相关系数平方分别为R2=0.9753,0.9944,0.9974,0.997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MS=0.960,0.968,0.888,0.908ppm.经交互校验,模型稳定可靠,用于4个外部样本化学位移的定量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基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子电性作用失量(MEIV)表征硝基苯类有机毒物的分子结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定量结构毒性相关(QSTR)模型,同时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筛选模型变量,建立了25个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间的回归方程。另外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深入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cum2)、留一法(LOO)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2)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2)分别为0.927、0.872和0.908。表明用MEIV表征硝基苯类有机物分子结构信息较好,所建QST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83.
基于拓扑方法计算了16种嘧啶吗啉苯甲酰胺衍生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t)。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其对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活性(IC50)与Mt的最佳三元数学模型(QSAR),其判定系数(R2)及逐一剔除法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2)分别为0.832、0.600。经Rcv2、VIF、FIT、AIC等检验,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此模型的M66,M18,M2可知,影响嘧啶吗啉苯甲酰胺衍生物对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二维结构特征CH3-、-CHf-、-NHg-、N-和HO-等结构碎片。  相似文献   
84.
李建凤  廖立敏  王碧 《结构化学》2011,30(9):1225-1232
The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 (MEIV)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30 selected esters. Two excellent QSTR models were built up by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and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PL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of the two models were 0.945 and 0.941, respectively. The models were evaluated by performing the cross validation with the leave-one-out (LOO) procedure. The cross-verific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CV) of the two models were 0.921 and 0.91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s constructed in this work could provide estimation stability and favorable predic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85.
刘熙峰 《物理通报》2003,(10):47-48
自然界中存在着正负两种电性的电荷已被大家所公认,如何得到这两种电性的电荷呢?无论是现今教材还是其他各种资料上都是采用富兰克林在1747年所提出的命名法: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不同物体带电性质的不同,由该物体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86.
感应起电机在静电学实验中应用较多.但学生对“起电机不起电和起电机放电极电荷极性的识别”一筹莫展.就此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7.
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 AEIV)对脂肪族醚类化合物中碳原子局部化学微环境进行表征, 并结合γ-效应参数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建立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建模计算值和留一法(leave-one-out, LOO)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 CV)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 7和0.994 2. 进一步使用外部样本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检验,其外部校验相关系数(Qext)为0.996 3,结果表明: AEIV、γ-效应参数与13C NMR谱化学位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8.
将表征分子局部化学微环境的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所处状态的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用于原小檗属类生物碱13C核磁共振(NMR)波谱模拟中,所得5参数回归模型的r, q, RMSEE和RMSCV分别为0.982 9, 0.982 1, 7.732 9和7.884 3. 采用留分法(LMO)和交叉测试(cross test, CT)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检验结果较为满意,LMO及CT对样本原子化学位移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pred分别为0.982 9, 0.986 5和0.982 1. 进一步采用该模型对13C NMR未知的4个小檗碱类化合物共计58个等价共振碳原子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谱学模拟软件gNMR计算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9.
采用拓扑结构描述符中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对催化裂化(FCC)汽油中48种硫化物在PONA柱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值(RI)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BP模型,并进行模型对比。结果表明,MEDV能很好分辨FCC汽油中不同硫化物以及同种硫化物异构体,由此建立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和神经网络BP模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预测能力,而非线性BP模型优于MLR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0.
改进原来的原子电性距离矢量,提出以6元素构建新的原子电性距离矢量,描述黄酮类化合物中不同等价碳原子的化学环境.对2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子292个等价碳原子的13C-NMR化学位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定量结构谱图关系(定量构谱关系/QSSR)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RMM=0.9397,标准偏差为SDMM=7.6024 ppm.采用留一法交互检验的结果为RCV=0.9239,SDCV=8.5096 ppm.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