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8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医药卫生   137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764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83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纳米磁小体氟尿嘧啶微球靶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治疗肝癌的靶向效应。方法肝癌裸鼠模型32只,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0.03T强度的磁性支架丝,在肿瘤内部建立磁场,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纳米磁小体;生理盐水对照组,无磁场和药物应用;单纯内磁场组,建立0.03T肿瘤局部内磁场,无药物治疗;单纯氟尿嘧啶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无磁场应用。各组于治疗前及连续5d治疗完成后第1,4,7,10,13天各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抑制率64.0%,与其他三组的肿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组肿瘤组织镜下显示大量细胞凋亡。结论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在内磁场的作用下有明显的靶向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02.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met-小干扰RNA抑制肝癌转移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c-met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c-met与肝癌转移有关联。此前也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成功建立了表达c-met-siRNA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c-met-siRNA,并证实逆转录病毒载体能长期、稳定表达针对靶基因c-met的siRNA,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在体内研究c-met-siRNA对肝癌生长、转移的影响,以期为c-met-siRNA应用于临床防治肝癌转移复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1 CCR7 CXCB3 CXCR4)在人肝癌细胞系(Hep3BHepG2 HLE和HLF)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测定趋化因子受体在肝癌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肝癌细胞Hep3B体外侵袭实验即重组大鼠巨噬细胞激动蛋白(CCL3)-1对Hep3B细胞穿透人工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影响来检测趋化因子受体在肝癌侵袭转移时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趋化因子受体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RT-PCR,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到CCR1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CR1在肝癌细胞包膜和胞质内都有表达.细胞侵袭实验提示Hep3B在CCL3的刺激下,实验组Hep-3B细胞通过基底膜的数量(213±12)多于对照组细胞通过基底膜的数量(1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激光共聚焦检测到实验组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到.结论 肝癌细胞系(Hep3B HepG2 HLE和HLF)的表面的表达CCRl,且CCR1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很关.  相似文献   
105.
Primary salivary gland carcinoma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is of rare occurrence, especially so in the parotid gland. Amongst the various reported primary tumors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acinic cell carcinoma (ACC) one such tumor. A 48 year old lady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ly increasing right infra-auricular swelling for a period of 1 year which enlarged suddenly in a short period. 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 suggested diagnosis of Pleomorphic Adenoma.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ANC) yielded a cystic fluid suggesting a possibility of Warthin’s tumor or Oncocytic lesion.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were suggestive of a Warthin’s tumor. Initial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tumor was suggestive of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However, extensive sectioning revealed peripheral islands of ACC. Immunoexpression of S-100,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Chromogranin A and Synaptophysin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The possibility of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in a primary salivary gland tumor should be kept in mind whenever a salivary gland tumor shows only neuroendocrine histology.  相似文献   
106.
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6种肿瘤.睾丸抗原(CT)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T1期16例,12期12例,T3期10例,T4期4例;G1 10例,G2 18例,G3 14例)及其中14例患者癌旁组织的cTAGE-1、cTAGE-2、MAGE-A1、MAGE-A3、MAGE-A12及NY-ESO-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100%(42/42)至少表达6种CT基因中一种,14例癌旁组织表达均阴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AGE-A12表达最高,其次为MAGE-A3,MAGE-A1,cTAGE-1,cTAGE-2及NY-ESO-1,分别为71%(30/42),69%(29/42),67%(28/42),64%(27/42),60%(25/42)及48%(20/42).肿瘤不同分期、不同分级之间6种CT基因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检验法,P>0.05).结论 CT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07.
金立亭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8,21(4):246-248
目的探讨survivin、bFGF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并分析survivin与bFGF表达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54例肝细胞肝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FbGF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bFGF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肝癌组织中survivin和bFGF的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70.4%和74.1%,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uvivin与bFGF二者共同表达率为61.1%,其表达阳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和bFGF有助于肝癌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预后判断。survivin和bFGF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咽部菌群的变化,为临床防治继发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于放疗前后分别在照射区域粘膜采集唾液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测量可培养细菌的检出率、检出量和构成比。结果: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照射区域的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检出增加;而放线菌属和奈瑟菌属检出减少(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可影响咽部的微生态平衡,是导致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肝内局部^32P玻璃微球(^32P-GMS)埋置对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A组29位肝细胞性肝癌病人于肿瘤切除后局部埋置^32P-GMS,B组为同期38位肝癌病人行肝癌切除术后未埋置^32P-GMS。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肝、血和尿中的放射性分布。随访统计两组病人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肝内局部埋置^32P-GMS的病人未发现血和尿中放射性分布。A组术后半年、1年、2年、3年及3年以上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存活率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埋置^32P-GMS可以减少复发,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并Ⅰ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术。结果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癌。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