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435篇
  免费   14156篇
  国内免费   7823篇
医药卫生   354414篇
  2024年   2119篇
  2023年   7901篇
  2022年   7836篇
  2021年   8965篇
  2020年   8127篇
  2019年   8001篇
  2018年   4018篇
  2017年   6845篇
  2016年   7959篇
  2015年   9020篇
  2014年   16027篇
  2013年   15623篇
  2012年   19398篇
  2011年   21035篇
  2010年   19955篇
  2009年   19465篇
  2008年   22141篇
  2007年   19457篇
  2006年   18317篇
  2005年   18753篇
  2004年   15198篇
  2003年   14312篇
  2002年   11823篇
  2001年   10225篇
  2000年   7644篇
  1999年   5670篇
  1998年   5149篇
  1997年   4611篇
  1996年   4257篇
  1995年   3538篇
  1994年   2901篇
  1993年   1890篇
  1992年   1437篇
  1991年   1421篇
  1990年   1087篇
  1989年   1001篇
  1988年   360篇
  1987年   321篇
  1986年   245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在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则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后期则发展为化脓性腹膜炎,严重者造成死亡。如重建修复手术不当,常导致胆管狭窄、复发性胆道感染,亦有结石形成的可能,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手术。1994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行LC1240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0.1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MPCNL治疗的105例肾、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5例,行一期取石102例,二期取石1例,2例改开放手术;1次取石76例,2次以上取石24例,3例行辅助体外碎石,双通道取石3例;肾结石取净率88%(59/67),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38例,取净率100%;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90min。肾造瘘管留置3—10d,平均5d;肾脏对侧穿孔2例,术后7d肾脏迟发性出血1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发热8例,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MPCNL具有微创、安全、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3.
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挽救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复发后的临床表现、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再手术的意义及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 排除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仅收集治疗后复发并且有再手术意义的病例。应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运算。结果 1993~2002年共有25例患者符合要求。男19例,女6例,年龄13~66岁,平均46.1岁。所有患者均有至少1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史。末次治疗至复发的时间2周~4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80%的患者肿瘤复发出现于末次治疗后2年内。术后随访1~65个月。再手术中无死亡病例。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局部复发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经过1刀或手术治疗后2例健在、1例带瘤生存;死于局部复发13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无关疾病1例,失访2例。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43.7%,3年生存率29.1%,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次,中枢性尿崩症1例次,皮瓣部分坏死1例次。手术修补脑脊液漏l例。结论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多发生于末次治疗后2年之内,主要症状是头痛及局部隆起。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与复发密切相关。合理、及时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运用有效修复手段的再手术可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并发症主要是脑脊液漏,多数可通过保守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994.
995.
病理生理学     
硫化氢对大鼠离体灌流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我国辽宁地区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的研究;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的影响;丹参在常氧、急性低氧及氧反常等条件下对心室肌细胞L-Ca电流的影响;牛磺酸对低氧条件下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的影响;LPS对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磷酸化ERK1/2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可能作用;PKC和MMPs在实验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丹参的作用机制;活化蛋白-1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脂多糖注射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影响;急性多发脑梗塞大鼠海马皮层MARCKS蛋白的表达与活性的变化;靶向腺病毒载体介导的EGFP基因在甲胎蛋白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表达;胰腺癌中MAT1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脑血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三丁基过氧化氢诱导WI-38细胞衰老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复方黄芪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不同年龄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KP-1的表达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苯丙氨酸缓解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左旋卡尼汀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子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PGI2对肾缺血再灌损伤兔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一氧化氮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性肺鳞癌中不同亚型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实验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小动脉弹性的关系;实验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变化;重症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时肾上腺髓质素系统的上调;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弹性关系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增强髓系白血病细胞对三尖杉酯碱敏感性;急性白血病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蛋白46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及意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思者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和溶血参数的动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白血病患者血管新生及相关因素研究;氯通道阻断剂对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CD44s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刘荣国  张毅  李立环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3004-3004
患者女,53岁,体重98kg,因突发性胸痛、胸闷4个月于2004年10月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糖尿病4个月,4个月前有心肌梗死发作。心电图(ECG):窦性心率,房早并短暂阵发性房速,异常Q波。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射血分数:70%。B超:节段性室壁运动功能减弱。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劳累型心绞痛、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997.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不仅是威胁发达国家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9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又称Binswanger氏病,是脑深部穿透支小动脉硬化和变性所致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可有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单个或多个腔隙性梗死,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自CT、MRI问世以来,该病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并对本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收集整理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的65例BD患者的CT、MRI资料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高血脂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困素,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高血脂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消胆胺(Chotestyramihe)、安妥明(Clotibrate).菸酸(Nscotimeacid)等,亦有用橡胶种予油等不饱合脂肪酸类植物油等,进行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一种抗结核药物,具有一定毒性,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对球后视神经的损害,1962年国外就有EMB眼毒性作用的报道〔1〕。损害程度与服用量有关,一般每日不超过25mg/kg不会有副作用,但亦有剂量不大,每日3次,每次250mg,仅一个多月即有视力减退者,与个体耐受性有关,多可在2~3个月发病。因此,用药后定期检查视力、视野及色觉应为常规〔2〕。作者总结的此3例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萎缩患者是经西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经辨证施治后得到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例1男性,33岁,农民。视力下降半年于2000年6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