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3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医药卫生   612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片中甘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风湿骨痛片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62∶38∶1∶0.3);检测波长: 250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1.0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风湿骨痛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2.
93.
梁外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积累动态,确定内蒙古梁外地区育苗移栽的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株龄的半野生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结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6~7月份最高,8月份开始逐渐降低,11~12月最低,翌年3~4月份开始逐渐增加,直到6~7月份达最高峰;甘草在移栽后的前三年,甘草酸含量无明显增加,第四年的各个月份的甘草酸含量均远大于头三年.结论:育苗移栽的半野生甘草的最佳采收期为移栽后的第四年7~8月份.  相似文献   
94.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心肌缺血10min再灌注30min损伤模型上,监测肢体II导联ECG.术后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Na -K -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DG能显著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评分(P<0.01),也能明显减少心肌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SOD和Na -K -ATP酶活性,还能减少心肌CK、LDH的释放(P<0.01).结论DG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和增强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5.
RP-HPLC测定酸枣仁汤中芒果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娟  毕开顺 《中成药》2004,26(10):801-804
目的:建立测定酸枣仁汤(炒酸枣仁、茯苓、川芎、知母、甘草)中芒果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n-C18(5μm,200mm×4 6mm I.D.),芒果苷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13:87,v/v),检测波长320nm,内标物香兰素;甘草酸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25:15:60,v/v),检测波长:320nm,内标物甲苯咪唑.流速均为0 8mL·min-1.结果:芒果苷和甘草酸分别在10.72~85.76μg·mL-1(r=0.9998)和0.080~0.80mg·mL-1(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和97.6%.PSD分别为3.0%和2.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酸枣仁汤中芒果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病情反跳的疗效 ,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将76例停用拉米夫定后CHB病情反跳的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和甘草酸二铵组。观察和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项目 ,随访12个月。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甘草酸二铵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 49 %和75 68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两组在AST复常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复方甘草酸苷组显效率为69 23 % ,甘草酸二铵组显效率为48 65 % ,两组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CHB患者病情反跳均有明显的疗效 ,前者停药后病情反跳率低 ,疗效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97.
吴卫锋  孙薇薇 《中国药房》2004,15(9):558-559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5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6例 )。治疗组给予α -2b干扰素 +复方甘草酸苷 ,对照组仅给予α -2b干扰素 ,疗程均为2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4周 ,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HCV -R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α -2b干扰素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提高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平均起效时间(2.1±0.2)周,对照组有效率为57%,平均起效时间(4.5±0.4)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不同种类甘草药材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 缓冲液30mmol·L-1硼酸盐溶液,pH=9.2,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75 μm×47.5 cm,有效分离长度40 cm)为分离通道,压力进样(250 Kpa·s),20 kV恒压电泳(25 C)分离,254 nm检测。结果 整个分析过程可以在7 min以内完成,甘草酸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500μg·mL-1(r=0.999 7)。甘草酸的保留时间与甘草酸积分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2%和3.4%。结论 该方法简洁、快速,重现性较好,适用于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含量的快速测定,也为进一步建立甘草药品的指纹图谱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并且,可以同时分析甘草酸的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可用于进一步研究甘草类药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试验组患儿入院后使用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 161 8,P=0. 007 4)。试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西咪替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