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50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目的 建立荧光染料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的方法,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在肠型急性放射病(IF-ARS)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IF-A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法.方法 60Coγ线腹部局部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肠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照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应用荧光染料DiI小鼠心脏灌注法标记血管,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及其在照射后的变化.结果 17.5 Gy腹部局部照射的C57BL/6小鼠在照后第5天很少发现再生绒毛和隐窝,已达到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损伤程度.成功建立了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方法,在对照组可观察到完整且清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三维结构,而在照射组发现照后24 h和48 h内小肠绒毛微血管相继出现舒张、渗出的损伤改变,照后3~5d以微血管网充盈不良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DiI标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可视化的方法,且将其初步应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结构及其在肠型急性放射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2.
一、病例 男,52岁,医用X线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平均为2Gy。在照射后第7天人院。此时体重为60kg。从第8天至23天,病人食欲较差,体温高于正常。每日热能摄取量为110.2Kcal,蛋白质摄取量为52g,体重变动范围为60~61.5kg。在第24天开始第1次氮平衡实验。实验期间,每日热能摄取量平均为1 288Kcal,蛋白质摄取量为67g,均较实验前有所增加。此时膳食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为61.26%,尿氮排出量为9.11g。氮平衡为-6.33g,……  相似文献   
433.
一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麻醉科陆雅芬张俊民黄志钦报告一例因192Ir事故性外照射所致中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并发极重度右下肢及重度双手放射损伤。患者在受照后第8天在全身处于假愈期时,行左前臂,右下肢上中1/3...  相似文献   
434.
43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chronic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 .简称CRS) ,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限值的外照射 ,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它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 。CRS临床特点是症状多 ,阳性体征少 ,而且至今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因此目前仍需根据照射史 ,个人剂量档案、受照剂量 (含年剂量率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临床综合分析 ,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诊断[2 ] 。本标准自 1980年制定以来 ,于 1987年、1999年和 2 0 0 1年修订三次 ,虽然给出…  相似文献   
436.
小鼠轻型肠型放射病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小鼠肠上皮细胞在正常及轻型肠型放射病早期差异基因表达的图谱。方法 以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小鼠正常及 1 2Gy全身照射后 3h和 96h肠上皮细胞的总RNA ,经磁珠法分离mRNA ,采用MMLV反转酶标志获得高比活性的3 2 PcDNA探针 (0 5× 1 0 6·min-1 ·μg-1 ) ,与含癌 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节、信号传导等 1 4大类共 588种鼠源性相关基因的cDNA微阵列膜杂交。结果 绘制了小鼠轻型肠型放射病早期与肠上皮再生期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基因图谱 ,发现1 2Gy辐射诱导早期 (3h) ,主要为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而再生期 (96h)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并有新的表达基因出现。此外见cdk抑制蛋白Ⅰ基因在辐射损伤时呈稳定高表达水平。结论  1 2Gy辐射损伤 96h时基因表达综合效应表现为肠上皮损伤修复 ,cdk抑制蛋白Ⅰ基因在辐射损伤肠上皮中的高表达 ,提示其可能在监测肠上皮辐射损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7.
我 们对 9例老年慢性放射病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 ,发现其检测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疾病组 :9例老年慢性放射病患者均来自全省各基层医院 ,其手指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皮肤粗糙、角化过度、皲裂、指甲增厚及关节变形等 ,其中溃疡 7例。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职业病防治中心诊断。其中男 8例 ,女 1例 ,年龄61 .2 2岁± 7.1 7岁 ,实际接触放射线的有效工龄 33 .2 2年±6 .1 2年。对照组 :通过门诊健康体检筛选出健康者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62 .5岁± 6 .84岁。1 .2 检…  相似文献   
438.
作者系统观察4例急性放射病患者(重度、中度、轻度和过度放射状态各一例)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功能变化,结果发现病人均在病程7~9天开始出现显著的血小板数下降,第27~29天降至最低值(12×109/L);在第40~45天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血小板功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39.
3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恢复期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骨髓细胞形态学角度观察了 3例重、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ARS)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血细胞的变化 ,以期为放射病临床研究积累资料。一、材料和方法1 .对象 :河南“4 2 6”60 Co源辐射事故中 ,3例重、中度骨髓型ARS患者。其中 ,重度病例“例 1” ,女性 ,38岁 ,不均匀照射 ,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 5 .0Gy ;中度病例“例2” ,男性 ,8岁 ,不均匀照射 ,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2 .6Gy;另一中度病例“例 3” ,男性 ,37岁 ,均匀照射 ,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 2 .3Gy。3例患者在第 9天转入我院救治 ,第 33天 ,2例中度骨髓型ARS…  相似文献   
440.
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发生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此时,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对骨髓型ARS的救治也以减轻造血组织损伤并促进其恢复为主要治疗环节。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受照者,全身照射后,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在机能和结构上出现的变化会对机体其它各器官、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ARS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1]。因此,ARS患者机体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