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2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基于格点降水场的中国东部冬季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58-2007年国家级2419地面台站0.5°×0.5°格点降水场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量变化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近50 a降水量时间序列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较多,大气水汽充足, 60、70年代相反,这种特征反映出水汽在东亚地区输送的强弱及从海洋输入中国大陆水汽的多寡。降水量强弱年差值合成的异常降水量可达40 mm以上。降水量与水汽收支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05。水汽收支与降水场的回归系数揭示了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异常大值区。降水量强年,冬季风偏弱,对流层低层和高层为异常气旋式环流,低层盛行异常偏南风,孟加拉湾、南海异常暖湿水汽输送到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东部近海海温偏高,配合加强的异常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增加,造成降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52.
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电场仪进行雷电预警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站大气电场仪组网观测地面电场,并结合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进行雷电预警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大气电场仪与闪电定位仪的优点,利用电场强度阈值和闪电发生的距离阈值,得出雷电预警等级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降低仅用电场强度来预警所造成的误报率,并能估计出雷暴的移动方向。经检验,此方法TS评分为0.73,漏报率为0.21,空报率为0.09。此算法对于由远及近的雷电活动,或者距离很近的雷电活动有较高的预警准确率。算法对10km内的强雷暴预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3.
李喜仓  白美兰  马玉峰  刘克利  冯晓晶  杨晶 《气象》2011,37(12):1572-1577
基于呼和浩特市近50年逐日定时地面气象资料、2002—2006年的逐日07时和19时各标准层探空资料、2001—2006年逐日主要污染物浓度和主要污染源源强、1961—2006年社会经济数据、2002年城区建设现状及1996—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资料,利用区域边界层模式模拟方法,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城区建设发展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城区发展后(规划后)气温高于现状(规划前),城区中心气温与周边地区气温差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2)呼和浩特城区规划后冬季气流汇集辐合区域增多,辐合能力增强,从而使冬季大气污染加剧;(3)呼和浩特市城区扩展后引起的下垫面热力与动力参数变化,将导致气流场发生显著变化,使得污染物的辐合能力增强。总体而言,呼和浩特市城区规划后虽增加了部分绿地等面积,但建筑物的增高增密、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将使大气环境扩散能力减弱,大气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54.
来稿须知     
《山西气象》2011,(3):F0004-F0004
1《山西气象》设置天气分析与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应用气象、大气物理、大气环境、观测与仪器、计算机技术、气象通信、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研究、科技动态等栏目,主要刊登以下几方面的稿件:气象科技有关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气象有关学科的诊断分析与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55.
来稿须知     
《山西气象》2011,(4):F0004-F0004
1《山西气象》设置天气分析与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应用气象、大气物理、大气环境、观测与仪器、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56.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5):72-72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  相似文献   
57.
《辽宁气象》2011,(6):72-72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  相似文献   
58.
12月初,本刊从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获悉,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气象与环境学报》在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排名成绩表明:影响因子排名为第162名;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462名;大气科学类期刊(核心版)影响因子位居第9,综合排名为第13。  相似文献   
59.
The Antarctic and Arctic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refore, they are key reg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in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 regarding the atmosphere in the polar region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by Chinese scientists is summarized. Prim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ar regions and global change, especially, the variations in time and space in the Antarctic and Arctic regions with respect to climate change is indicated. Operational weather forecasts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ar regions have also been established. Moreover, changes in sea ice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tmosphere of polar regions have been diagnosed and simulated.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layers and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ozone in the polar region has also been experimented. Overall, there has been grea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the possibl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polar regions on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and the climate of China.  相似文献   
60.
为了对发生于2008年07月04日北京的一次强对流天气有更多的认识,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强对流天气各主要宏观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及云中水成物粒子转化的微观特征;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风场特征,对流系统中存在有利的环境条件,风暴是由气流的辐合上升引起的。在发展初期,对流云低层为辐合上升气流,在对流云发展的成熟阶段,近地面层以辐散气流为主,中上层以辐合气流为主,且辐合达到最大,之后随着云体的消散,低层辐散下沉气流加强。气流在顶端转变方向,形成辐散出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