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4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737篇
工业技术   19036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662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661篇
  2015年   611篇
  2014年   1342篇
  2013年   1063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48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890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对白水头地区低阻油层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后 ,应用测井曲线特征集法 ,把白水头油田常规油气层、低阻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等看成是独立的地质事件 ,建立了它们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这种关系对未知地质事件进行了预测划分。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定量计算储层各种参数 ,收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表明测井曲线特征集法对于识别多成因的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文明寨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油藏为走向NNE、倾向相反的两组断层所夹持的断块油藏.明15块是2000年文明寨油田在滚动勘探中落实的一个区块,位于该油田老区的西南部,含油面积1.9km2,主要含油层系是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简称沙二下),石油地质储量149×104t.该区块投入开发以来,由于储层分布没有搞清,致使井位部署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从而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为此,对明15块沙二段下亚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储层结构模型,以期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技术在碎屑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是一种测量地层岩石声学信息,进而分析地层各向异性的测井新技术,首次在渤海海域NB35—2—8井碎屑砂泥岩地层中应用,不仅获得了明下段主要砂体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信息,而且还获得了地应力方向和古流向等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储层的精细描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54.
针对碳酸盐岩气藏部分气井生产效能低的状况,决定在长庆气田下古生界尝试开展加砂压裂重复改造试验,以期提高低产、低效气井的产量,延长气田稳产期。通过潜心研究、精细设计及现场质检监控,优选了4口老井进行加砂压裂重复改造现场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虽然只有1口井取得明显的改造效果,但4口井加砂压裂施工都是成功的,说明对碳酸盐岩气藏实施加砂压裂是可以实现的,但在选井思路和压裂工艺方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5.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隐蔽油气藏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难题,我国东部吉林油田的中浅层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油气勘探已由早期的构造圈闭勘探转变为现今的以隐蔽圈闭勘探为主的阶段。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前缘带三维连片工区及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综合应用构造精细解释、声波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层序地层学、地震相及沉积(微)相分析、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或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56.
《中国油气》2003,10(2):22-23
With the efforts strengthened for integrated geological study in the recent years, PetroChina has made breakthroughs in three major fields—lithologic oil and gas exploration,foreland basin thrust belt and marine facies carbonate rock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57.
王勇毅  石磊 《河南石油》2003,17(4):54-56
从油气储层岩石学分析入手,阐述了砂岩储层4类敏感性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结合几个实例,论述了油气开发实践中,必须针对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对症下药,在充分掌握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研制保护与改造油气层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陆相复式油气区同类砂岩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针对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文西油田文209断块,论述了如何利用取心井物性分析资料建立孔渗解释模型,并在岩性-电性关系基础上按岩性粗细建立了该区可用于不同层位、不同岩性的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的孔渗定量分布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该区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研究,为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编制调整方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9.
最近20年来,由于油价波动引发的公司重组、兼并和裁员,使得许多研究机构关闭,油公司对科研项目的支持也有所降低.长期研究项目的减少造成创新思维的不足,很多研究工作仅仪为了满足降低成本的需要而进行技术改进。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60.
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所生成的天然气主要聚集在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圈闭中。本文针对此特点,划分了背斜圈闭的成因类型,建立了海相碳酸盐岩孔隙、裂缝复合型背斜气藏模式,并指出了当前勘探的三大领域及寻找富集型气藏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