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储层成岩作用的随机性导致储层通常表现出非均质性,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很多类型油藏的渗透率分布均满足对数正态分布,而渗透率变异系数是描述油藏非均质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矿场统计方法分为统计学理论公式法、Dykstra-Parsons经验公式法.油藏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主要体现在纵向驱替上,通过对系统物性按厚度进行平均加权得到了近似的均质Buckley-Leverett模型,同时将渗透率变异系数、流度比引入到水驱驱替效率曲线及含水率曲线中,以此来反映非均质性和流度比对线性层状系统的水驱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流度比越大,层状系统的水驱效果越差,此时需要对系统讲行堵水调剖等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52.
南海东部地区不同仪器的测压资料解释存在系统误差,导致古近系储层流度与岩心渗透率相关性较差,测压渗透率与DST渗透率匹配度较低.针对南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低渗透储层,改进测压资料质量的定量评价标准,统一流度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储层污染并建立污染校正模型,利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了污染判别函数,实现污染判别及校正.结合地层测试的动...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化学剂结晶控制蒸汽冷凝水流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采用优选化学剂MA开展了MA降低水相渗透率实验和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水相残余阻力系数随温度和MA饱和溶液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注入量应该大于1 PV,注入温度应高于220℃;MA对岩心水相渗透率的降低具有可逆性,随着注入温度的升高,可逐渐解除MA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注入MA前后不同温度的油相残余阻力系数都接近1,说明MA具有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当温度由200℃降低至160℃时,注MA饱和溶液岩心的驱油效率为49.9%,比单纯200℃热水驱高10.1%,比160℃热水驱的驱油效率高11.7%;当温度由200℃降低至60℃时,注MA饱和溶液岩心的驱油效率为37.1%,其效果介于200℃热水驱和60℃热水驱之间。  相似文献   
54.
聚合物溶液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黏弹性效应,此效应对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聚合物驱流度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研究表明,当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流度设计时所需最小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先增加后减小,曲线出现临界“拐点”,这与不考虑溶液黏弹性有明显的区别;且随着松弛时间的增大,在相同剪切速率下,所需最小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变小,曲线整体下移,且松弛时间越大,曲线出现“拐点”的时机越早,表明黏弹性效应的增大可以降低对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鲁克沁中区深层稠油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后因油水黏度比大,平面、剖面注采矛盾严重,注入水单向突进十分严重。采用分层系开发、分层系注水、精细注水、化学调剖等开发对策,平面和剖面矛盾不断改善,水驱动用程度从2008年的17.1%提高到目前的40.9%,地层压力逐年恢复,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由于油水黏度比高,见水后流度比即大于1,而且随着含水上升,流度比上升迅速,注入水的指进、突进会更严重;水驱见效区半径为100~300 m,见水前缘与水淹前缘的距离为10~30 m. 单井及油田水驱特征均表现为凸型,中高含水期为主要采油期。  相似文献   
56.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随钻地层压力测试的原理,并对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做了简单的描述。详细阐述了不稳定试井分析在随钻地层压力测试中的应用,建立了随钻地层压力测试的数学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模型求解,可以回归出地层压力,同时还可以得到地层的流度和压缩系数两个地质参数。经过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为克服常用注入液体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同时实现对致密储层注入液体驱油过程的有效评价,通过自主设计的3种微流控模型(2维多孔介质模型、2.5维孔喉模型和半圆多通道模型)对研发的致密储层纳米流度改性剂开展了驱油性能的在线、可视模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流度改性剂可显著降低注水启动压力,比水更易进入小孔隙,并可快速将原油分割为小油滴,大幅提高原油的流度与运移能力,驱油效率高达90%以上,可用于致密储层的高效开发。图22参12  相似文献   
58.
针对昌吉油田吉7井区常规水驱预测采收率偏低的现状,采用物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驱提高该区块采收率的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吉7井区储集层的渗透率级差、含水率、原油黏度等指标均能满足开展此项工艺的条件。物模实验还评价了水油流度比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管并联岩心,水油流度比为(3∶1)~(1∶1)时,与常规水驱相比,能提高采收率5%~10%,为现场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依据。在昌吉油田吉7井区5口注水井实施的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能够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控制井组含水上升速度;与常规注水井相比,能提高采收率5.5%。  相似文献   
59.
60.
探索了定优胶在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的可行性,采用黄原胶、魔芋胶作为对比,对其流变性、流度控制及提高采收率能力进行考察。稳态流变性及流度控制能力研究显示,三者增稠能力及在多孔介质中流度控制能力强弱顺序为:定优胶>黄原胶>魔芋胶。与另两种生物多糖相比较,定优胶有更好的耐温、耐盐特性及在高温中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结合石英砂润湿性改性及原液、产出液流体力学半径变化情况,分析了3种多糖建立阻力的主要机理,对于魔芋胶、黄原胶、定优胶,机械捕集作用对多孔介质动态滞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5.90%、60.78%、81.83%,定优胶较大的流体力学半径更易被多孔介质捕集,降低高渗多孔介质水相渗透率能力更强,且室内驱油实验中,定优胶提高采收率高达24.31%,明显优于黄原胶(17.02%)及魔芋胶(8.19%),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提高高温、高盐油藏稠油采收率的驱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