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4篇
  免费   1397篇
  国内免费   742篇
工业技术   1589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905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793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柳沟庄—窟窿山油藏储集层裂缝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根据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CT扫描以及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酒西盆地青西坳陷柳沟庄-窟窿山油藏裂缝性储集层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及裂缝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认为储集层裂缝有3种基本类型,即构造裂缝、构造熔蚀缝和饼状破裂,主要受构造应力场及构造位置等因素的控制。根据裂缝形态、充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裂缝的形成主要有3个期次,其中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第三期理解缝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最有效。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是柳沟庄-窟窿山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控制油气富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3.
大庆外围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扩大勘探领域,运用古生物资料对大庆外围盆地的古气候进行了研究,外围盆地株罗纪-早白垩世早期发育的地层有早侏罗世海拉尔盆地的东宫组,中侏罗世三江盆地的绥滨断陷的绥滨组,晚侏罗世三江盆地的东荣组,虎林盆地的裴德组,七虎林组,早白垩世早期鸡西盆地,三江盆地的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虎林盆地的下云山组,上云山组,在这些组中除晚株罗世东荣组,裴德组,七虎林组外,其它各组都产有比较丰富的孢粉化石,未发现孢粉化石的层位,依据植物化石,得出早株罗世东营组为潮湿的暖温带气候,中侏罗世绥滨组为潮湿的北亚热带气候,晚侏罗世为潮湿的暖温带气候,早白垩世早期滴道组,下云山组为潮湿的北亚热带气候,城子河组、上云山组为潮湿的中亚热带气候,穆棱组为潮湿的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44.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分析了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分布,并提出其分布的有利区带,箕状凹陷的陡坡带分布砂,砾岩体油气藏;洼槽带分布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岩油气藏;斜坡带分布地层-岩性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负地形分布河道砂岩性油气藏,隆起区古山梁是潜山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列举了两个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盆地矿套     
本文对盆地成矿进行一次归纳。盆地有以下诸特性:(1)破盆;(2)水盆;(3)气盆;(4)煤盆;(5)油盆;(6)盐盆;(7)碱盆;(8)酸盆;(9)热盆(有地热异常场);(10)铀盆;(11)沙盆。  相似文献   
46.
������Ȼ����̽ȡ�õ�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 18× 10 12 m3 ,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长庆油田作为盆地勘探的主体 ,在 3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历程中 ,经历曲折和挫折 ,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靖边下古生界气田 (长庆气田 )的发现 ,即是解放思想 ,重新认识 ,改变构造成藏的认识 ,提出风化壳古地貌成藏认识的结果 ;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的探明 ,则是解放思想 ,提出上古生界大面积含气背景下 ,存在高渗储层而坚持勘探的成果。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是勘探者解放思想 ,对盆地特征重新认识 ,应用勘探新理论 ,改变勘探思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目前,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单一参数线性预测法和多参数综合分析法两大类.近年来,多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技术应用较多,但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并准确提取对砂体厚度反映灵敏的地震属性参数[1].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储层厚度和岩性在横向上的变化会引起其地震反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因而训练样本非常复杂,网络训练也难以收敛.  相似文献   
48.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临南洼陷的地质特征,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三大类,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型式的分析,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临南洼陷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加大勘探力度,对油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俄罗斯第聂伯-顿涅茨盆地不同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内深层气藏和凝析气藏甲烷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分析了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深度、温度、压力,地质年代和含油率的关系,详细研究了甲烷碳同位素与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的关系,认为:深埋层气相系统的烃源既有有机质,又有盆地发育晚期沉降到深层的原始油藏,在以有机质为直接烃源的气相系统中,以温度为主的温压条件是构成该系统的主要条件,研究区甲烷的生成出现在超过5300m的深层,凝析气藏分布在浅于5000m深度,由原始油藏演化而形成的气相系统不仅在类型上,而且在气的碳同位素组成上均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0.
微生物活动造成的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发生地球中大多数的油藏中,人们认为生物降解作用大大降低油藏中原油的质量,为成功寻找工业油藏,理解地质建造中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的条件与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最近的研究推测微生物活动在温度在150℃仍能有效地发生,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在地质时代,有效的石油生物降解作用通常发生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然而奇怪的是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还可发现未降解的原油,本文收集了一些油藏中有关生物降解程度的数据,发现未降角原油局限于埋藏浅的冷盆地,这些盆地曾是地球中更深,更热的部位,后经抬升作用形成的,我们认为这石油储层在深埋过程中,在温度为80-90℃时经历了灭菌作用,使得深部生物圈中降解烃类的生物停止活动,尽管这些储层后期抬升到较冷的部位并再次发生石油充注,也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表明灭菌后的沉积物不再适合降解烃类的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