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65篇
  免费   1419篇
  国内免费   870篇
工业技术   38954篇
  2024年   285篇
  2023年   945篇
  2022年   1052篇
  2021年   1001篇
  2020年   897篇
  2019年   992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884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2239篇
  2013年   1896篇
  2012年   2060篇
  2011年   2091篇
  2010年   2034篇
  2009年   2020篇
  2008年   1973篇
  2007年   1780篇
  2006年   1594篇
  2005年   1669篇
  2004年   1544篇
  2003年   1365篇
  2002年   1114篇
  2001年   875篇
  2000年   887篇
  1999年   678篇
  1998年   583篇
  1997年   587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478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451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351篇
  1990年   331篇
  1989年   29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8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氮素等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原排放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在原有构筑物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增加构筑物和相关设备,提高污水厂脱氮能力,满足新实施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2.
按照碳源优配原则优化分配进水流量,进行多段进水和进水比例可变条件下SBR脱氮效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BR三段进水模式,当进水流量比为3∶2∶1时,系统脱氮效果最佳,此时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0.5%、67.4%。采用碳源优配原则对实际高氮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提标改造,最终出水TN和NH4+-N均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8—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3.
24.
25.
以磺酸型离子液体1-(3-丙烷磺酸)吡啶磷酸氢盐[PyPS]H_2PO_4为催化剂催化甲酸-双氧水氧化端烯烃合成相应的1,2-二醇,采用~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己烯合成1,2-己二醇为模型反应,得到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即:n(1-己烯)∶n(H_2O_2)∶n(甲酸)=1∶1.1∶2,催化剂[PyPS]H_2PO_4 2.5 mol%,反应温度50℃,反应6 h。在此条件下,1,2-己二醇、1,2-戊二醇、1,2-辛二醇、1,2-环己二醇以及苯乙二醇收率分别为78.2%,74.7%,68.8%,76.2%和74.0%。[PyPS]H_2PO_4容易回收,在循环使用中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6.
27.
28.
针对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新型技术燃煤烟气脱氯工艺过程对烟气温度的影响问题,在300 MW机组搭建现场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较发现,当脱硫废水实现有效减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烟道内的始末烟温降约为2.5~2.7℃,降温后的烟气温度依然远高于尾部酸露点温度,从烟气温度的角度论证了燃煤烟气脱氯工艺的可行性。现场试验还比较了顺喷和逆喷两种不同的雾化方式,发现逆喷能增大烟气与碱液接触面积、使其混合均匀,流场烟温能够更快的向原始烟温靠近,且更加适应变工况运行;若考虑实际工艺运行中的喷嘴磨损过程,顺喷方式仍具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29.
文章中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OSE)对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经过精馏操作,有效回收原油,建立脱附等温曲线,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有机溶剂两相间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30.
某污水处理厂改良型氧化沟工艺采用内置缺氧段的工艺来去除TN,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在好氧末端设置挡墙控制混合液回流量,形成明显缺氧环境.经实际运行表明,此次工程改造应用有效提升了工艺的脱氮效果,为今后同类的工艺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