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6篇
交通运输   7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以某动车段化粪池实际出水为原水样本,采用SBR工艺重点对COD、氨氮的去除效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列车集便污水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曝气时间、DO值、进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范围等参数。试验表明SBR工艺对列车集便污水化粪池出水中的COD仅有50%的去除效果,曝气时间超过8 h对COD去除效果的提高作用不大;集便污水NH3-N浓度在1 500 mg/L以上时,停留时间为24 h,曝气时间达到12 h,去除率可以达到70%左右;NH3-N浓度为500 mg/L时,曝气8 h,可达到80%的去除效果;SBR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10%~40%之间。当进水为吹脱稀释原水,COD浓度在1 000~1 500 mg/L,保持DO值在2~3 mg/L,反应周期8 h,能够达到SBR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工况,COD去除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电化学性能表征测试,分析了不锈钢车体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及性能差异,研究了钝化道次、移动速度等电化学钝化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耐蚀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发生明显改变,显微硬度下降,表面耐蚀性明显下降,当以10 mm/s单道次钝化作业时,点蚀电位最高,耐蚀性最好,30天盐雾试验后,钝化处理表面未发现明显锈蚀.该工艺已在公司进行了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特性,对Randles等效电路模型引入复参数电感元件、复参数电容元件和常相位元件,建立磷酸铁锂电池的等效电路修正模型,通过对实测阻抗谱的拟合以及模拟退火算法,辨识修正模型中的参数。拟合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相比Randles等效电路模型精度提高近4%,能够更好地模拟电池伏安动态特性,为电池模型在电池管理系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先进能源计划署一能源(ARPA—E)正在为电池和燃料电池固态材料的研究投资,支持工作包括晶体和无定形无机物,以及玻璃成型、吹塑/挤出、轧制,压延、带铸造和气相沉积制造的聚合物。在即将举行的第13届锂电池材料和化学年会上,ARPA—E高级商业化顾问Sue Babinec将介绍该机构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化的看法,包括经济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巴基斯坦卡西LNG码头双船并靠模式的快速脱缆钩布置和选型方法,介绍了FSRU/LNG船舶的系缆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快速脱缆钩过载停车故障问题,针对停车故障问题,分别进行了三次现场检测研究,通过检测引缆过程中快速脱缆钩绞盘电动机内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动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拉力,并针对检测结果的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与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相比,电化学—机械处理方法具有一系列优点。文章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及作业方法。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试验证明,本方法具有节能、环保、降低机械零部件的摩擦因数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主轴颈与主轴承电化学腐蚀产生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子武 《江苏船舶》2006,23(4):26-27
主要分析并介绍了船用主柴油机轴系产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