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2篇
  免费   2823篇
  国内免费   1360篇
工业技术   2863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917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659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944篇
  2015年   1025篇
  2014年   1730篇
  2013年   1408篇
  2012年   1895篇
  2011年   1986篇
  2010年   1504篇
  2009年   1488篇
  2008年   1403篇
  2007年   1648篇
  2006年   1518篇
  2005年   1286篇
  2004年   1042篇
  2003年   936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646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以及电力市场解除管制的改革,使传统集中式的节点电压在线安全分析、调度与控制方法面临困境。对此,在电网运行状况全景过程化可观测条件下,提出了渐进学习的电网节点聚合的新调控理论,通过电网"局部自治与集中调控互融"的调控方式解决电网的调控问题。提出了基于Q型因子学习的电网节点聚合规律的挖掘方法,根据传统节点电压方程及发电机、负荷的等值模型得到广域环境下节点电压向量与电势之间的解析关系,推导出连续2个量测时刻下节点电压幅值变化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过程化的Q型因子学习,进而得到电压幅值具有一致变化的节点聚合规律。通过对德州电网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面向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鲁棒调度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下电力系统的多种随机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调度计划"+"鲁棒运行区域"的多时间尺度滚动调度模式。首先,在分析传统多时间尺度调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时间尺度鲁棒调度模式。然后,阐述了鲁棒调度的基本实施过程,通过算例对实施过程进行模拟,并与传统调度模式进行对比说明了所提模式的优越性。最后,对实现多时间尺度鲁棒调度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为面向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调度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93.
寻求合适的方法及参数来描述染污复合绝缘子的弱憎水性状态,对弱憎水性状态给出明确的定义,并对当前已有的7个憎水等级进一步细化。通过10μL靛蓝溶液在染污高温硫化硅橡胶试片表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来反映污层的憎水性状况,并尝试将液滴面积与染污绝缘芯棒的污闪电压建立联系,以揭示弱憎水性阶段憎水性能改变对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影响。结合液滴在污层表面的形态以及试品的污闪特性,在人工污秽试验的基础上将当前憎水等级HC7进一步细化为四个阶段,分别是HC7A、HC7B、HC7C及HC7D。比较液滴面积、液滴接触角以及喷水分级试验结果,将新憎水等级HC7B定义为弱憎水性状态。试验研究认为:液滴面积法弥补了液滴接触角法在染污试品呈弱憎水性状态下的不足,可以用于弱憎水性阶段的憎水特性研究;而憎水性较强时,面积法对憎水性的辨识能力有限,选用接触角法更适合此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4.
该文作为2篇系列文章的第1篇,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双馈风机组成的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双馈风机的暂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分析的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并讨论了利用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研究风电接入前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变化趋势的合理性。其次,在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和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等面积定则分析了双馈风机接入两机系统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变化,提出一种判断风电接入对两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的判据。最后,在双机互联系统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判据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配网故障定位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测量信息的配网故障定位装置。详细阐述了装置硬件设计与各模块的功能及接口,以及软件流程设计。最后经过采集精度测试和相间通讯测试装置证实了其较好的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以及通讯的可行性。装置可以支持电流相量采集、故障录波、远程通讯等,具有传统故障指示器由于电源所限而无法负担的功能,在未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997.
利用驻波管测试方法研究了几种不同截面异形度、不同细度与直径、不同周长比与比表面积,以及不同体积分数与空隙率纤维材料的吸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纤维异形截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材料吸声性能,而吸声系数受纤维异形度的影响较复杂,即异形度不是吸声系数的本质影响因素。纤维比表面积参数是影响吸声性能的本质因素,比表面积越大,气-固相声阻越大,而纤维细度即纤维平均直径与其比表面积成反比,故直径越大,吸声系数越小。纤维体积分数是影响吸声性能的又一本质因素,空隙率越小,体积分数越大,即孔洞越小,空隙率越小,吸声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998.
Most cushion structures used in the industry are end caps, edge or corner foam. The bearing area and thickness of the cushioning obtained from cushion curves apply, in principle only, to flat foam because the specimens used to develop the cushion curves are flat foam samples. This study is aimed at fin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oams in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dynamic impact. A hysteresis cycle compression test, in conjunction with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iques, and a shock cushion test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static stress and strain, energy dissipated and maximum acceleration of flat and corner foam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tatic stress of the corner foam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compression testing is 23% higher in average than the flat foam, depending on the compression speed. The shock cushion curve of the corner foam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as the flat cushion curve but was shifted horizontally to the right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d static stress.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the conventional cushion curve should be shifted to the right horizontally by about 23–35% in order for a packaging designer to apply it for corner foam.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9.
自然重砂及其组合蕴含着丰富的源区岩性体信息,为找矿勘查提供了丰富的矿源信息。已有地质勘查及研究主要集中在金、钨锡矿等,而对铜铅锌矿等其他矿种研究较少。针对铜铅锌矿种及其不同成因的矿床开展研究,通过普朗地区自然重砂矿物的类型及分布特点开展综合对比研究,挖掘其所蕴含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信息及找矿意义。普朗地区自然重砂矿物及其组合成片集中分布,其异常对已知区内铜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响应,体现出铜多金属成矿模式及成矿作用特点,反映具有成因意义的成矿作用信息,对区域矿产勘查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DX桩由于具有良好的桩—土间力学性能,在建设项目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分析DX桩的桩—土间力学特点以及郑州地区的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分析DX桩在郑州地区的适用性,为DX桩在郑州地区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