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0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606篇
工业技术   10015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泥沙起动条件及机理的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单颗粒、均匀沙及非均匀沙的起动现象及其机理,认为泥沙的起动属于突变论研究的范畴。从泥沙起动所遵循起动条件的力学规律出发,导出泥沙起动条件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尖点突变性质对各种泥沙起动现象及机理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43.
长江泥沙与葛洲坝、三峡水电站水轮机磨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培豪 《人民长江》1994,25(5):36-41
长江葛洲坝水电站投运已10余年,三峡水利枢纽业已在建,关于上述两水电站水轮机由于泥沙造成的磨损问题,看法不一。根据葛洲坝水电站水轮机运行的实测情况表明,机组叶片出现大面积波纹,现已发展成鱼鳞状及沟槽,说明磨损是存在的;二江电站机组叶片出水边估计已平均磨薄7~8毫米,叶片外缘间隙平均扩大约3~4毫米;大江电站机组磨损情况较二江电站严重。综上所述说明,长江泥沙具有磨损能力,且是在过机泥沙细于天然情况下发生的磨损,因而对于机组浑水磨损不能套用清水空蚀概念。三峡水库库容远大于葛洲坝水库,较粗泥沙将沉淀于库区,含沙量及出库泥沙粒径将减小,其条件优于葛洲坝水电站。但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行,估计初期平均含沙量约为0.4公斤/立方米,国内外水电站在同样条件下仍发生了磨损。三峡电站采用混流式机组,比数系数达2300以上,叶片出口边的速度超过40米/秒,在同样泥沙条件下,三峡电站水轮机的磨损强度将大一倍以上,此外,混流式水轮机一旦磨损,其修理较之轴流式要麻烦。建议开展对过机泥沙研究;对葛洲坝机组进行更深入系统的观测;对国内外混流式水轮机磨损进行调查、总结;对三峡电站水轮机进行抗泥沙磨损能力的研究,在设计及试验中应考虑浑水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及泥沙输移规律,选取嘉陵江中游的支流李子溪为典型流域进行分析研究,在实地调查,野外测验及应用1960年-1991年实测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和多因子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输水利沙量、最大输沙率计算方程。在此基础上,参照径流瞬时单位线原理,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基础,建立输沙瞬时单位线模型。通过输沙单位线与时段净侵蚀量的卷积得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输沙率过程  相似文献   
45.
潘庄引黄灌区在多年的引黄泥沙处理利用工作中,探索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灌区特点的泥沙处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针对灌区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问题,在综述了灌区泥沙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和新形势下传统泥沙处理方式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自然条件、工程条件等方面进行泥沙处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最近1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上游生态改善和一批大型电站的兴建,三峡库区泥沙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47.
河流、泥沙、环境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在发展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到它们的特点、有限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注意合理有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
泥沙需氧量(SOD)为河口、海湾、河流和湖泊等水域水质分析、水质数学模型中的试值较为可信.为了合理设计SOD现场测试仓,选择常用的圆柱形仓这种典型的SOD测试仓,采用基于RNG方法的κ-ε双方程紊流模型,求解仓内水流三维流场,分析3种进水型式仓内水流运动情况.根据数学模拟结果分析,考虑SOD现场测试的要求,提出较为合理的现场测试仓布置方式.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验室测量值的比较和验证.  相似文献   
49.
1地形地貌与水文特性1.1基本概况方便水库库区四周为丘陵区,丘陵覆盖着赭红色粘土,河谷地依层次由表而下分布着上为灰黄色、下为灰白色重粉质粘土,在水下易崩解,承载能力小。河谷发育于第四纪,地层中沉积泥沙和淤泥。山坡上主要长着小树、杂草,山坡地开垦较为广泛,植被覆盖程度低,每逢较强降水,冲刷  相似文献   
50.
川中丘陵区一种新型小流域径流输沙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输沙模型对定量评价水沙的输出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盐亭县林山西沟小流域的径流、泥沙进行现场观测与分析,提出含沙量单位线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建立了适应该小流域的径流输沙模型。并应用实测资料进行比较,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可靠,模拟过程确定性系数达0.8以上,为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径流输沙过程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